我喜欢看人物传记,尤其是女性人物传记。
我喜欢看那些女性身上演绎的千百种人生,有的励志,有的让人一声叹气,而有的复杂又迷人……女性身上的包罗万象根本无法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概括完。
邓文迪就属于其中一种,你很难用一个确切的词去定义她。
一
邓文迪出生于1968年山东济南一个普通家庭,她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
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都生活在江苏徐州,后因为父母工作调动的原因,搬到了广州生活学习。
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满大地,出国留学的人凤毛麟角,她是其中一个。
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不受父母关注,也吃过生活的苦,如果按照传统家庭的意愿成长,邓文迪大概也会是很普通的一个。
比如:学医,大学毕业后,出来当一名医生,然后结婚,生儿育女。然而,她注定不会是一个普通人,选择的也必然不是一条平凡的人生道路。
她的故事不是第一次读,但是重新捋一遍,我发现,她之所以不普通,正是因为一直以来她身上永远有一种对生活打破常规的勇气与决然。
二
邓文迪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给她灌输将知识化为生产力的意识。她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读书,是她开启人生途径的第一把钥匙。
不同的是别的同龄孩子还在读一些小人书,沉浸在青春的浪漫与美好里,或者像一些“学霸”,只关注与考试相关的试题。
邓文迪看的却是人文和历史读物。
她看古代帝王将相如何争权夺利,看皇后们如何母仪天下,看后宫妃子们五花八门费尽心思的争宠。当别的女生还在为一些细腻的情感戚戚哀哀的时候,她已经通过历史里那些权谋之术,练就了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
现在自媒体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博主分享,女性应该多看历史让格局炸裂这种话题。邓文迪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就已经早早学会了通过历史读物沉淀自己。
看到这些,我不禁感慨,这一颗被大量的深奥的广阔的历史和人文读物充实过的大脑,那种对未来的清醒规划与远见,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难怪人家说,相由心生。或许她眼里那种坚毅又充满野心与心机的神态,就像那些遥远的历史一样,看似有迹可循,又深不可测。
三
再来说说她的感情生活。
邓文迪能去美国留学,除了她自身的勤奋刻苦学习外,离不开一对叫Jake Cherry夫妇的支持。
他们作为担保人让邓文迪顺利的来到了美国,让她住在家里,资助她学费。但就像农夫与蛇的故事,这个女主人被来自异国他乡的女子横刀夺爱。
横跨大西洋彼岸,她嫁给了这个比她大了整整31岁的男人,结婚离婚前后不过两年零七个月,之后顺利拿到美国绿卡。她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当人们还在耻笑她“婚姻换绿卡”时,她转身已经投入了耶鲁大学的怀抱。
在耶鲁大学,她还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但这段年龄相仿,看似最登对最势均力敌的一段恋情,注定给不了邓文迪想要的人生。
在《邓文迪 女人明白要趁早》这本书里写着: “她发现细水长流的平安喜乐,无法满足高山流水的辉煌梦想,浮世清欢终究无法比拟在疆场驰骋的伟大蓝图。”
有意思的是,最后这个美国男人去了北京定居,而邓文迪依然留在美国追逐她的留学梦。
看到这里,难怪有人说,如果你有一个恋爱脑的闺蜜,建议她去读一读邓文迪的故事。
四
嫁给默多克,是邓文迪成为世界焦点的开始,她也从一个小镇姑娘,成为了美国主流社会的里“一个高调的存在”。
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他们如何走到一起的版本,但最浪漫的应该是当事人自述的这一版。在《一个人的帝国:默多克的隐秘世界》里,是这么写的
“一天早上,默多克给戴维(星空卫士的高管)打电话,一本正经的说,‘邓文迪休完假之后怎么还不回来上班?不用瞎猜了,她跟我在一起,她也不会再回星空卫视了。’”
妥妥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既视感。
只是,就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四年后的某一天,她的豪门婚姻会戛然而止。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她被拍到离婚后的照片里,面容狰狞,写满不甘。
当人们都在感慨着,离开了默多克的她“失去了一条最粗的大腿”的时候,当人们还在等着看她,作为失婚妇女凄凄惨惨戚戚的时候,48岁年纪的她却和21岁的小男友,甜蜜的签手走在沙滩上。
不得不说,邓文迪,是个狠人!
五
当网上还在为日本作家上野千鹤子和北大女生关于女性主义的话题,争论不休的时候,邓文迪的故事,让我迷茫的心,似乎又得到了一点点的启示。
虽然说,她的人生充满争议。但作为普通女性的大多数,但凡能学到一点点,她在学习和事业上,那种勤奋和超强的执行力,都有可能获得不小的成功。
全文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0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