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他出身贫贱,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成年后,母亲想让郭太到县衙做事,但是郭太说:“堂堂七尺男儿,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郭太于是辞别母亲,长途跋涉到河南,拜成皋的屈伯彦为师。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郭太终于博通《三坟》《五典》等古书。当时他身高八尺,相貌魁伟,并且善于议论,声音洪亮。
郭太学成后到都城洛阳游历。他前去拜见河南尹李膺,李膺看他仪表堂堂,才识出众,非常欣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郭太因为与李膺交好而名噪京城。李膺要征召他做官,郭太无意仕途,于是告辞回乡。很多人都赶来送别,沿路的车辆多达几千辆,一直送到黄河边。
郭太名声在外,司徒黄琼想征召他,太常赵典也要推举他。有人劝说郭太做官,郭太却说:“我夜观星象,昼察人事,明白了一件事,就是上天要废弃的东西,是不可以去支持的!”郭太看清了官场百态,觉得贪官太多,清官太少,长远下去,汉朝只会断绝自己的后路。于是面对士大夫的征召,他一概不回复,一心逍遥于世外。
郭太身长八尺,身材魁梧,穿着宽大的儒生服周游郡国。一次,他途经陈梁一带时突然下起大雨,头上戴的头巾因为淋湿,一个角垂了下来。之后不久,士人之间就兴起一股热潮,人们争相效仿郭太,故意把头巾的一角折下来,还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林宗巾”。郭太就是这样受世人仰慕。
人们知道范滂和郭太相熟,就问范滂郭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范滂笑着说:“我只知道他隐居却不放弃侍奉父母,保持操守却不断绝与世俗人来往,天子无法让他成为臣子,诸侯无法将他拉拢成为同党,其余的我就不知道了。”
这位东汉第一名士不慕高爵,淡于仕途,视名利如浮云,乐于与平常人为伍,受到天下士人仰慕。
郭太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却有明确的政治主见。汉桓帝时,宦官把持朝政,社会动荡。郭太清楚认识到这一时局,于是在太学时通过交游、会友等方式组织官僚名士、太学生等同宦官集团做斗争。当时洛阳的太学生多达三万人,他们在郭太等人的组织下针砭朝政,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致使宦官不敢太过肆无忌惮。
宦官乱权,被宦官迫害致死的士大夫不计其数。但郭太没有发表什么过激的言论,于是逃过了阉党的迫害。那时能在党锢之祸中幸免于难的只有他和汝南郡人袁闳。
延熹九年(166),李膺等人受宦官诬蔑下狱。郭太深感世事艰难,于是闭门教书,淡出世外。
郭太喜欢与各种人结交,只要是德才兼备的人,他都极力引导其成名。宋果孔武有力,喜欢替别人寻恨报仇,郡县官员因此很头疼。郭太知道后,用导人向善的言语教导他,提醒他将来会自食恶果。宋果觉得郭太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洗心革面,自我约束。后来,宋果因为性情刚直而受到人们的景仰,朝廷也因此征召他为官。宋果业政清明,把地方治理得很好。
四十多岁的茅容是位农民。一天,突然下起大雨,茅容和其他农夫跑到树下避雨。郭太路过田间,看到所有人中只有茅容坐姿端正有礼,感到很惊讶,于是和他攀谈起来,并到茅容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茅容杀鸡做饭,郭太以为是款待他的。不料,茅容把鸡端给了母亲,而自己却只是和客人吃粗茶淡饭。郭太感动于茅容的孝心,起身对他行礼道:“你真是一个孝顺有礼的人!”之后,郭太劝茅容读书,希望他能成为圣贤之人。果然,茅容经过读书学习,成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
郭太一生诲人不倦,识人不厌,像宋果和茅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幸仁人早逝,建宁二年(169),郭太在家中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结语:人心是很难去预测的。人的行为可以用眼睛去了解,可是深藏的内心却很难一窥究竟。郭太却可以明白了解各种人的内心,并导人向善。郭太慧眼识人,无论俗雅,他都从没看错过,这不也是一种能力吗?能淡泊名利,退居政外,并且为国家发掘人才,这也是做人的一种志趣。
#头条创作挑战赛#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02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