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对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手段,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而且也填鼓农业人的钱袋子,使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世界经济受到极大影响,各大行业都惨遭亏损。互联网在保持自身发展优势的同时,在此次疫情中更是异军突起,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购物,甚至是娱乐的主要媒介。全国2019—2021年社会网络销售统计表单位:万亿元年度全社会销售额同比增速网上零售额占比同比增速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同比增速实物201941.28%10.6325.80%80.90%0.4282.60%8.52202039.2-3.90%11.7630%37.9%0.5838.10%9.76202144.084.20%13.0929.70%-26.60%0.42-27.60%10.8合计124.482.77%35.4828.50%30.73%0.4731.03%29.08从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曲线增长,从2019年的41.2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44.1万亿元,环比增长6.5%,2020年受疫情冲击降至39.2万亿元,与上年度下降3.9%;2019—2021年全国网络销售持续保持正比增长,从2019年网络销售额10.6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13.09万亿元,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呈下滑趋势,2019—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为4168.6亿元、5750亿元、4221亿元,增速分别为82.6%、37.9%、-26.6%。一、发展现状(一)镇安电子商务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优势股”。电商体系从无到有,全县已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电子商务物流园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农村快递物流分拣中心1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80个、镇村快递物流点145个,形成了以农村淘宝、邮政、供销为主的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县镇村三级物流、农产品供应和农产品溯源“四大体系”。经营主体从小到大,全县发展臻品电子商务、伊品秦山、小兔到家、秦岭云等电子商务企业46个,个体工商户36个,其中年交易额达到1500万元以上的1家,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2家,年交易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2家,已纳限入库电子商务企业4家,电子商务从业者达到5000余人。企业触网从弱到强,手撕腊肉、北阳山牛肉、手工铜酒壶、草帽哥蜂蜜、万家食客甘栗仁、达仁象园茶、喷喷香魔芋等40余款成为网络热销产品,线上销售占比逐年递增。如北阳山牛肉线上销售占比达到20%。电商发展从点到面,全县已开设京东特产镇安馆、京东镇安扶贫馆、苏宁易购市级馆。美团、饿了么等餐饮电商平台月交易额达到240余万元。美团优选、兴盛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等4家社区电商入驻镇安,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县内开通小兔到家连锁店6家,年交易额达到1100余万元。全县55家酒店开通在线订购业务,木王山景区、塔云山景区、侏罗纪公园等景区开通在线购票业务,开通率达到80.8%。直播电商从带到红。2020年,全县淘宝、抖音、京东等直播电商红火起来,农产品直播场次22场,销售金额达到184万元。2021年,开展农产品网络直播231场次,销售金额达到322万元,同比增长75%。著名网红薇娅直播销售镇安县合曼农业甘栗仁,销售金额达到120余万元。达仁远山慢村象园茶入选东方甄选带货名单。销售业绩从低到高。2019—2021年全县网络零售额分别是2.8亿元、3.5亿元和3.8亿元,增速分别为33%、25%和8%,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0.45亿元、0.68亿元和0.8亿元,同比增长18.4%、28.8%和17.6%,两项指标位居商洛市第一,网络零售额在陕西省排名第八。同时,全县扶贫“832”平台入驻企业33家,认定扶贫产品236个,建设消费帮扶专馆12个、专区18个、专柜37组,2022年1-10月,全县通过苏陕协作、832扶贫采购平台、电商交易、专区、专馆、专柜等方式,消费帮扶销售农产品1.83亿元,其中电商销售8533万元,占消费帮扶销售额46.4%。(数据来源于镇安县乡村振兴局、镇安县电子商务和对外经济服务中心)镇安县2019—2021年电商发展情况一览表年度电商产业园(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个)网络零售额(万元)同比增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万元)同比增长(%)20191702800033450018.420201793500025680028.82021180380008800017.6(二)镇安乡村产业成为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主力军”。主导产业点上开花,大力发展茶叶、蚕桑、烤烟、魔芋、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五朵金花”, 做好存量、做大增量、做优质量。2021年底全县茶园达到11.55万亩,年茶叶产量1250吨,产值2.5亿元;桑园面积6.5万亩,年养蚕12000张;种植魔芋5.6万亩,年产量2.5万吨,产值1.5亿元;中药材保存面积20.89万亩,年产量1.93万吨(含野生)、总产值2.7亿元。达仁镇及象园村分别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称号。传统产业升级扩面,种植板栗60.5万亩,年产板栗约1万吨,产值1.2亿元;发展核桃32.6万亩,年产值1.5亿元;种植食用菌3038万袋,食用菌产量17071吨,总产值1.63亿元;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3.31万头、1.47万头、10.97万只、95.6万只,总产值6.08亿元;全县小龙虾、黄颡鱼、大闸蟹等水产养殖面积605亩,产量650吨,产值3520万元。“五小”项目独具特色,全县扶持“五小”项目资金2744万元、户均补助1043元,鼓励和引导脱贫户、监测户利用房前屋后、房顶地下等闲置土地和空间发展庭院经济,建成木王山、塔云山、金台山3个4A级景区,云盖寺古镇、童话磨石沟2个3A级景区,建设侏罗纪梦幻世界等生态康养产业项目22个。全县2.48万户脱贫户、1554户监测户发展小种植项目2.28万个、小养殖项目1.93万个、小田园项目0.65万个、小加工和小商贸项目0.61万个。经营主体发展较快。全县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12家。发展合作社96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6个、省级百强社1个;发展家庭农场74个,其中省级示范农场7个,市级示范农场4个。品牌认证初见成效。全县打造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镇安板栗),开展农产品有机产品认证5个,开展农产品绿色认证3个。全县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分别是镇安象园茶、镇安板栗、镇安大板栗、云盖寺挂面。镇安县2018—2021年产业收入结构一览表(万元)类别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水产业小计201867855569142000126769201975868670912200145159202077131762952200155626202174274802203520158014合计2951282805209920585568从2018—2021年特色产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占比看,虽受近两年的新冠疫情影响,特色产业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从2018年占农业产值58.1%降到2021年的55.3%,仍为农业产值中占比最大者,2019年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全县2018—2021年主导产业收入稳定在6.79亿-7.4亿元之间,在产业收入中占比47%以上,以茶叶、蚕桑、烤烟、魔芋、中药材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收入稳定,产值效益高,对农民增收潜力支撑作用较强。(三)镇安快递物流成为农产品网销的“生力源”。镇安县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开通农村快递物流线路5条,支持快递进村入户。快递物流持续增长。2019—2021年,全县快递物流件分别达到480万件、913万件和1100万件,分别增长84.6%、88%和20.4%。目前,全县快递物流收件量917万件,发货件195万件,比2018年上涨了640万件,收货件上涨了500万件,年增速在35%左右。发货件上涨了130万件,年增速在40%左右。全县农村快递下行件数789.59万件,发货件数110.17万件。站点布局合理。全县培育快递物流企业19家,配置物流配送车辆180余辆。在15个镇级快递物流分拣站,电商中心、中国邮政等建设农村快递服务点249个,已完成快递进村数145个,进村率达到92.9%。物流资费连年下降。镇安农产品上行资费从整合前的8元(首重1公斤以内)+4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4元)、10元(首重1公斤以内10元)+2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2元)等标准降低至整合后的3元(首重1公斤以内3元)+1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1元)、4.5元(首重1公斤以内4.5元)+1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1元)的标准,快递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镇安县2019—2021年快递物流发展情况一览表年度快递物流园(个)县级快递物流分拣中心(个)农村快递物流快递站点(个)同比增长(%)快递物流总量(万件)同比增长(%)发货量(万件)同比增长(%)201911953348084.610270202012116259138817975.42021131458110020.41959.14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体制机制不健全。一是电商机构力量薄弱。2016年6月,县政府组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确定事业编制3名。2020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正科级建制,人员编制13个。主要承担培育和发展县域电子商务企业、促进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和对外经济服务工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县电子商务和对外经济服务中心承担的依然是原县商务办管理超市、农贸市场、加油站、餐饮、酒店、电子商务、再生资源回收和10个下属企业等老商贸业务,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主要是电商股,目前只有1名正式在编干部,2名临聘人员。电商股同时还承担全县酒店、隔离酒店日常业务工作。而我们同市的山阳县电商办总编制21人,正科级建制,目前在岗16人。柞水县编制数7人,正科级建制,目前在岗人数3人。丹凤县电商办编制8人,正科级建制,目前在岗人数5人。相比较而下,镇安县电商办力量非常薄弱。二是营销团队活力不足。受地域、经济、交通等条件限制,区域内人才非常有限。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奖励激励政策还不完善。加之全县技能培训多为手工制作、农业技术类,开展创业类、营销类培训较少,电商营销人才奇缺。本县的大学生多在外地大中城市就业,即便学成归来的也都跻身于行政事业单位。同时,镇安农副产品先天发展优势不足,缺乏赢人的体量和品牌,客商落地落户难,引进专业销售团队和人才难度很大,没有建立自己的销售运营团队。三是部门衔接不够紧密。多年来,相关部门各自为营,衔接融合不够,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建你的,我建我的,站点重合、成效不明显。比如,在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时,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供销等各建各的,部门政策不统一,布点不合理,出现一个村建设多个点的现象。又比如,在补助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上,同一个项目多个部门分别申报,资金难整合,用力不均衡。四是缺乏稳定政策扶持。鼓励支持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公共服务等政策不持续,扶持力度也出现层层递减、年年减弱的问题。镇安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每年财政支持300万元用于支持电商培训、农产品促销费、电商主体培育等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中,列支了585万元用于支持建设农产品销售体系。因缺乏后续资金支持,项目难以持续发挥效益。2020年,县上列支苏陕协作资金2440万元,用于建设县电商扶贫三级网络体系,只是购置了原电子商务产业园,镇级和村级点网络没有建设,电商扶贫效应不显著。2020年出台的《镇安县消费扶贫扶持奖补办法《试行》》,执行了2年按上了“暂停键”。 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从销售业绩上看,经过几年的培育,镇安本土有一部分企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浙江、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电商企业相比,差距太大。从体量上看,全县电商企业目前只有46家,个体工商户只有36家,总体数量上还不到100家,未形成电商矩阵。从规模上看,全县没有年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的电商企业,也没有涵盖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全产业链条的电商企业。而邻近的武功县,陕西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电商企业,该公司在武功建设了集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检测、仓储物流、包装设计印刷于一体的生产基地,公司员工100余人。年网络销售额达到10亿元,干果网销规模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武功县网络零售额达到50.69亿元。(二)产品供给不给力。一是大路货体量不足。镇安板栗作为镇安的一张农产名片,每年产量在8000吨左右,目前,主要采取农村合作社收、板栗协会统管、经销商上门收货等传统模式进行销售,由外地客商直接定点收购仍是主流,而通过电商途径销售的板栗体量很小,每年只有10余吨。除了镇安板栗外,魔芋产品平均每年产量3万吨,核桃平均每年产量900吨等等,小批量生产难以满足大客商的需求,加之电商销售产业链条不完善,从选品、销售、客服、打包、售后等方面,与农产销售专场要求不匹配。比如,2020年淘宝主播薇娅直播带货镇安合曼农业规格100g的板栗仁,仅5分钟销量达到了120万元,合曼农业企业40余人打包发货一星期,货全部发完,最终成交金额81万元,因市场供货不足而滞停。二是未形成产地市场。截至目前,全县只建设了1个板栗交易市场,但板栗交易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未真正发挥作用。在镇村一级,规模以上的农产品产地市场并未形成,农产品交易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三是能认证产品不多。全县除华兴魔芋、盛华茶叶、合曼农业等龙头企业,具备一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外,其他涉农企业主要以传统粗工艺为主,标准化生产设施设备条件差,可以认证的产品很少。四是精准化分级不够。镇安农特产品多而杂、量小而不精,缺乏像富平柿饼、宝鸡擀面皮、洛川苹果、柞水木耳等大批量的网销产品,尤其是标准化的分级分类产品少。全县分级分类产品仅限于腊肉、鸡蛋、香椿、魔芋、茶叶、板栗、核桃、食用菌、手工挂面等领域,范围不宽不广,精细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优质优价、分级异价优势。比如,板栗、茶叶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官方未制定和发布分类分级标准。五是缺乏网销产品。镇安农副产品包装设计混乱、标签标志代表性不强,农产品加工品牌极少,尤其是产业协会统领作用发挥不够,缺乏统一标准、比较优势弱。面对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市场,分散、弱小的农产品存在着“功能性缺陷”,加之对网络营销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市场认可度较低,全县销售的农特产品70%以上是传统礼品,不具备网销能力。比如,镇安生产的象园茶,80%以上采用礼盒包装,缺乏特有的标志标识,快递资费也高,网络营销竞争力小。(三)产品科技含量低。一是产品培育和研发滞后。全县农产品在品种选择、栽培、产品研发等方面,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板栗、魔芋、香菇等产品只是粗加工,作为原材料销售出去,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提升。如:镇安雪樱花魔芋公司以加工魔芋精粉销售为主,且设备陈旧落后,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二是产品没有及时更新换代。大多数农产品品种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的水平,用的还是之前的品种。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没有与市场紧密结合。而同市的洛南县已引进种植了红皮核桃。如镇安核桃,皮厚壳硬,产量低,远不如新疆纸皮核桃产量高、果实美观、口感酥脆。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尤其是从事农业科研类的人才。全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和管理者,多数是农民,思想意识比较落后,对产品研发和科技赋能认识不到位。一些高等院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行业翘楚机构更是从事这些生产的农业企业无法联系,更谈不上指导和合作。四是产品供应链不健全。截至目前,从品种培育、种植、生产到包装销售,拥有这种全生产链条的企业只有2家,分别是永田和秦绿,其余的农业企业要么是只生产不加工,要么是只销售不加工。产品供应链不健全,产品品质难以把控。五是产品冷链仓储能力不足。目前,全县冷链配送企业2家,有冷链车17辆,冷库19个。秦绿、合曼农业、华兴公司、海源油脂等企业只是建设了单体冷库,而并未开通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县域内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的冷库设施多数建设在城区周边,镇村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设备缺位。(四)品牌效应不明显。一是无区域公共品牌。截至目前,镇安县没有县域公共品牌,县电子商务和对外经济服务中心在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时,建设有公共品牌项目,但公共品牌未得到县政府背书,部门之间未讨论,也未召开公共品牌发布会。二是缺乏品牌认证意识。政府部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往往将实体经济建设、农村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而农产品推介销售往往由于缺乏专项资金、见效慢、实施难度大、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被搁置,久而久之,就出现重实体经济、轻运营的局面。部分行业部门对农产品品牌认识不到位,不打造、不推进。如镇安县岭沟贡米作为品牌米,每公斤市场价100元,月河本地米每公斤10元,二者价格差高达10倍。三是缺乏系统建设规划。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和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搭建工程,包含品牌整体建设规划、顶层设计、形象Logo设计、品牌注册、外包装设计、产品标准制定、品牌宣传推广、销售渠道搭建、产品分类分级、产品供应链建设等。纵观全县,镇安还没有这样的企业,更没有这方面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公用品牌更没有制定建设规划。四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农产品公用品牌打造和建设涉及发改、农业、林业、市监、供销、商务等多个单位,各个行业从不同层面都有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支持,但行业部门在落实政策和实施项目时,往往重视本行业局部政策和项目的落实,不注重行业间的沟通和协作,没有从全局出发,有的企业在享受这个部门补贴的同时,又享受其他部门的支持,造成项目、资金等资源浪费,农产品资源未有效整合,未发挥最大优势。五是缺乏农产品营销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农产品公用品牌创建和打造,关键在运营,成败也在运营,运营需要大量人才。镇安县是山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环境、行业多样性都不能与一、二线城市、南方城市相媲美,本县内的高层次人才,回乡创业就业人数较少,各个农业企业的销售人员也多数是从别的岗位转换过来,缺乏专业技术,未形成销售合力,没有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五)产销对接不对称。一是产销信息不畅通。镇安未建立农产品信息监督网络服务体系和监测机制,没有定时统计应季产品、滞销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市面农产品价格千差万别。比如,前几年对中药材缺乏市场研判和网络监管,白及产业一度呈现出股市发展态势,2015年每株种苗高达2元,部分经营户盲目跟风举债发展,目前每株种苗价格跌落到0.2元,导致产品滞销,经营者损失很大。二是销售渠道不宽广。全县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拓疆县外市场能力不强。县上虽采取了消费帮扶、产销对接、农产促销等一揽子措施,但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未形成工作合力,产销脱节,供销不对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镇安县70%以上的特色产业生产周期都在三年左右,市场供求变化快,加之有时销售渠道狭窄,种植户都处在先种后卖,一旦受到价格波动或市场冲击,产品积压滞销严重。三是产品定价不统一。部分农副产品市场经营主体在销售农副产品时,未认识到产品价位的重要性,往往根据订单的大小,或者销售方式不一而随意调整价位,造成同一产品有多个报价,甚至在订单确定后,还要调整价位现象,信誉度不高,对网销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六)资源整合不聚集。一是先天优势不足。镇安县境内山大沟深,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农田主要用于播种粮食,总体可用于产业发展的土地少,而且土地分布零散、碎片化特征突出,很难找到连片百亩以上的土地,加之地势起伏度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尤其是水、电、路、网、讯、仓储物流、直销网点等配套设施滞后,农特产品发展受限因素多,难以撑起大网络销售的一片天地。二是营销成本偏高。全县快递业购销比例5:1,物流车辆空载率达到40%,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加之产品印刷包装企业少,包装设计、加工等主要依托外县,产品包装费用高。全县镇村仅有8个仓配网点,货物过于分散,产品难以聚集,企业配送成本高。比如,镇安土豆运送至本县超市销售成本价1.2元/斤,而陕北等外县土豆运送至镇安超市仅需0.6元/斤—0.8元/斤,价位相差0.4元—0.6元。三是快递物流缺位。农村快递物流资源整合不到位,快递进村覆盖率在35%以下。比如,中国邮政建设站点126个,实际配送的点位只有45个,正常运营的占比为35.7%。三、对策建议(一)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出台一批助力网购网销、电商服务等政策机制,积极探索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为电商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整合项目资金。将发改、商务、供销、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和苏陕协作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采取“一口子进、多口子出”的办法,全方位筹措项目资金,并完善资金使用及效益评价制度,确保能建好、体系全、效益好。稳定扶持政策。从产销两端同时发力,对已成型且引领力强的扶持政策固定下来,特别是要针对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中产品优势不明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研发滞后、包装不新颖等突出难点问题逐一研究对策,在招商引资、带农益农、社会促销等领域予以重点扶持,确保资金能整合、效益能持久。加快科技创新,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协作关系,对特色优质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等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持,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二)做大优势产业。在确保总量稳定的同时还应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短缺,就走回粗放发展的老路。优选产业项目。要对区域内的产业基础现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深度的调研和了解,切实解决好板块特色不明显,各节点区域产业雷同,甚至出现内部恶性竞争、重复上项目等问题。重点培育茶叶、蚕桑、烤烟、魔芋、中药材“五朵金花”,持续巩固核桃、板栗、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将产业具体到镇办、到沟域、到地块、到农户,防止小而散、多而杂,打造规模产业发展集群。拓宽网销产品。一方面毫不动摇地抓好一家一户的短平快产业,尤其是养殖、种植等当年能见效的产业项目,让群众的“钱袋子”迅速鼓起来。另一方面,持续提升茶叶、蚕桑、板栗等长效产业,加大包装设计、销售运营等方面支持,做大乡村旅游、康养、电商等新兴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农产品加工主体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植加工知名品牌,促进特色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对板栗、香菇、木耳、魔芋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农产品,配建好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集配中心、产品物流配送、产品溯源基地,能挂标网购的一律挂标网购,暂时达不到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拓宽互联网促销农产品的渠道。(三)培育龙头企业。坚持引育结合,稳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做大做精电商企业,全面提升经营实力。拓宽引企渠道。积极引进省市内外电商大企业落户镇安,发挥其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规范管理、孵化培育等方面优势,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网络销售额;培育一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数字商务企业、电商龙头企业,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镇安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落实奖补政策。争取省市级专项资金扶持,培育一批网上零售业绩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电商企业、产业园区和直播电商基地等。积极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明显的限上网络零售企业,确保政策能落地、扶持对象准、社会信誉度高。建立包抓机制。大力实施“四个一”措施。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电商经营主体,在近距离接触电商过程中帮一把;一个部门围绕电商发展办一件实事,在政策扶持上推一把;一个镇办培育一个适合网上销售的特色产品,在丰富电商产品上添一把;一个村找出一个农村电商发展领路人,在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上带一把,把各种问题解决彻底,防止走弯路、翻烧饼。(四)扩大品牌效应。精准谋划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整合做优、产销对接、宣传推介,实行“一品一码”“一品一标”,破解农产品认证不全、品牌不优、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做优产品,做大产业基地,做精示范园区,稳步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做好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名片更靓。做响品牌,每年列支500万元的产业项目策划、品牌打造、销售推介等专项经费,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价值优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做响“镇安高山农产”品牌。做活市场,大力推行“农超”“农校”“农社”“农企”对接等直销方式,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城市农村两大市场,用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完善农村物流运输和电商服务体系,促进镇安特色农产品“上网、入市、销全国、创外汇”。(五)激活人才引擎。持续聚焦电商产业发展,着力打好育才、聚才、用才“组合拳”,为电子商务进农村注入新动能。定好位,全域管理网格化。充分利用“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在156个村(社区)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将快递、餐饮、文创、设计、便民服务等人才全部纳入电商人才发展计划,拓宽农村电商队伍引才渠道,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电商、参与电商,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网络洼地。定好岗,全员配置专业化。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电商人才培训机制,采取聘请电商创业达人、短视频拍摄剪辑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运用“普及+进阶”“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等方式开展网点运营、店铺设计、产品包装、摄影美工、运营推广、促销策略等专题培训,激发农村电商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定好责,全部职能清单化。结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点,以打造地标产品和数商运营为抓手,找准电子商务“上山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出海”的契合点,定好角色,站好岗位,建立履职清单和业绩台账,切实把社群做成稳定的流量入口。(六)完善营销体系。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电商运作的模式推动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创收增收。整合快递资源,强化合作。整合商务、供销、邮政和社会快递物流资源,将镇办以下财政投资的快递物流业务整合到邮政一家,补齐网点及相关设施设备,提高其服务质量,并鼓励京东、顺丰等民营企业在基层设立电商站点,彻底解决基层电商业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实行直播带货,资源共享。继续将直播带货作为推动农副产品上行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扶贫832平台、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大型网络平台优势,建设“县级+镇级”网络直播团队,制定全年直播计划,定时组织开展直播活动,采取直播、转播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农产品、文化旅游景区、增强镇安美誉度和知名度。拓展服务网络,补上短板。支持快递物流分拣、配送、装卸、运输等社会组织,不断增强快递仓储、分拣、配送能力。按照“一村一网点”的标准,发展以中国邮政为主的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网络,让农村快递覆盖率达到100%。支持和鼓励有实力、有社会责任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和电商企业自建物流,拓宽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业务服务半径,降低营销成本。(李培燕)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1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