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斌,福建省福州市人。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靠以种菜,卖菜为生。
因为天生讲话有些不流利,甚至去小卖部买瓶酱油都不方便,老板知道他要买啥,可自己连话都还没有说完。
而最让他胆战心惊的是,课堂上老师叫起来提问,可是对于年幼的他来说,好像一个人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回答老师提问时,一紧张就口吃的更厉害,免不了同学们哄堂大笑一番。这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无力解开的一个心结。
到了19岁那年,母亲为了心疼他,特意把他送去市场里,跟着叔叔们卖肉,家里很多亲戚都在市场里,能对林金斌有个照应。
然而因不敢与人交流,卖猪肉三年时间下来,林金斌最后一算账,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挣着钱。
他再也受不了了,开始扪心自问,难道就是因为口吃这个毛病,自己的生活永远要这样暗无天日下去么?
就在第四年,林金斌突然提出了一个让母亲为他捏把汗的想法。
这一年林金斌提出想要到一家新开的市场里去闯一闯,这让母亲十分担心。
市场里鱼龙混杂,老市场里还有亲戚照应着,儿子都挣不着钱,新市场人生地不熟,他以后可怎么活?
但林金斌反倒先安慰起母亲说道:
在老市场虽然有人照顾自己,表面上被大家保护着,可实际上有很多机遇和生意时,自然也就轮不到自己。
2004年,林金斌下定决心搬到了新市场里打天下。
而正是这个转变,让他的命运悄然发生了转机,几年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市场里的同行是这样评价他的:
“佩服他这个人真的厉害呀,他以前也是没钱,十几年前就像我们这样子,也是在我们旁边卖肉的,小伙子现在能做出这么大的事业,真的很了不起!”
林金斌是怎样从一个摆摊卖肉的小贩,一步步成长为公司年销售额1个亿的大老板呢?他在卖猪肉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商机?
在摆摊卖肉时,他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
他发现当地生猪行业里有一个现象,通常养猪的人都顾不上去市场卖猪肉,猪肉批发商和零售商一般又不养猪。
这是因为批发商一般要在夜里十一二点就开始把屠宰好的猪肉分发到各个零售摊位,摊位的人要在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忙着分割猪肉,然后一卖就是一天,因此猪肉批发商和零售商基本没有精力再去养猪。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林金斌反倒决定要将这三个环节同时做。
因为他同时还了解到在养殖,批发,零售三个环节中,无论只做哪个环节,都很难保证一直赚到钱。
林金斌意识到如果只做一个环节,赶上行情不好的时候,肯定会赔钱,根本无法抵御风险,如果养猪,批发,零售三条腿走路,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总有一条腿能站住。
2006年,林金斌承包了300亩荒山,建了养殖场,养殖了第一批一共94头猪。
每天半夜12点,林金斌先要将猪肉批发到各个商户的摊位上,凌晨三四点自己的猪肉摊儿也要开始准备,白天让弟弟帮他盯摊儿,他自己再跑去养殖场喂猪。
这样的生活虽然十分辛苦,但他仍信心满满,他知道只要起步阶段坚持下来,那么未来一定可期。
林金斌说养猪场里的这个位置是他的最爱,他常常坐在这儿俯瞰全场的猪,猪轻松自由的状态,让他的内心回归平静,自己累了就躺地上休息,无聊了就对着猪说话。
而正是每天很轻松的和猪在一起,神经状态放松下来,对猪说话时,竟然发现口吃的毛病有很大好转。
他凭借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依靠养殖,批发,零售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到了2010年,林金斌的养殖面积扩大到500亩,规模扩大到了年出栏2000余头。
这样三个环节加到一起,年销售额达到了3000多万元。
从2012年开始,林金斌每年都为养猪场所在村的老人发放慰问品。
“今年我们村有一个人活了100岁,直接当天现金发放3000多,还买了那个洗脚的那个按摩器,油啊,米啊70岁以上的都给。”
2016年,他又和朋友凑了一百二十多万元,在广西建起希望小学,从学校最初的选址,设计,施工到学生校服的制作,都是他和朋友亲自去跑学校。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和自己曾经自卑的经历有关。
“我知道自己弱小的时候有多么痛苦,现在情况好起来了,就想着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力量和温暖。”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投到生意里去赚更多的钱呢?
但是林金斌说捐出去的金钱是有形的,但是后续产生的价值是无形的,也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然而就在2017年,林金斌又做了一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儿,明明赔了500多万,反而却说自己是赚了。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市场上卖肉让林金斌有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中老年人往往是一个家庭里采购的主力军,在通常印象里,中老年人大多比较节俭,买东西不舍得花钱。
但是林金斌发现有时候也不全是这样。
消费者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也是一个小家庭嘛,特别是吃的东西,我觉得还是要好点,宁可买少一点,少吃一点也要质量好一点。”
林金斌意识到,对于有些购买猪肉的消费者来说,品质好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而价格已在其次。
为了保证猪肉品质,林金斌把养猪时间延长到12个月才让猪出栏,同时在饲料里加入米糠和青贮饲料。
但这样也会让猪出肉率偏低,林金斌打算如何赚钱呢?
2017年,林金斌注册了自己的猪肉品牌,并且在福州市建立四家猪肉专卖店,由于他的猪肉品质高,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消费者表示他的猪肉吃起来不一般,有一股清甜的味道,口感非常不错。
“我几乎一周都要过来两三次,特意来他家买猪肉,别人家已经不去了,他家的猪肉吃起来口感好,让人放心。”
但是尽管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年下来四家店还是赔进去了500多万,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林金斌的专卖店模式有些特别,同一家店里被一分为二,一半儿卖生猪肉,一半儿做餐饮。
他用自己养殖的黑猪肉做成了不同的菜品,清水煮肉片儿,香煎猪排,猪肉包等等。
为了凸显猪肉的品质,他的菜只放入少量的调料,为的就是让消费者吃出猪肉本身的清甜。
但是由于运营过高,加上没有做餐饮的经验,一年时间四家店就赔进去了500多万。
这把家里人赔的心里都没了底,纷纷劝他把店铺赶紧关掉,但是林金斌非但不关,还说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话。
“我哥就说我们啥也不懂,就不要跟着瞎掺和了,表面上是赔了500万,但实际上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里面的价值远不止这个数。反正我是理解不了我哥的做法。”
林金斌这一步棋还没人能看懂,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林艳艳是福州一家老牌鱼丸店的负责人,福州鱼丸是福州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之一。
在福州大街小巷都有福州鱼丸的身影,与很多地方鱼丸不同,福州鱼丸一大特色就在于其包心鱼丸里头还包着一颗肉丸。
这肉丸一口下去,用鱼肉做成的表皮弹开,里面的肉丸也会在嘴里瞬间爆汁四溅,满口留香。
林艳艳的家族做福州鱼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当地名列前茅的老字号,对猪肉的需求量特别大。
要保证一口爆汁的传统特色,猪肉的用料是关键,林金斌为了追求猪肉的品质是赔钱出了名,而他多年来做公益的事迹也让林艳艳早有耳闻。
林艳艳表示,自己特别崇拜这种能做公益事情的人,这说明他的心一定是非常善良,而他的产品绝对差不到到哪里去。
从2019年开始,林艳艳的企业开始采购林金斌的黑猪肉作为原料,林金斌的猪肉被老牌知名品牌采购的消息提升了他的知名度,很多企业纷纷找到林金斌采购他的猪肉。
而林金斌的眼光却不止于此。
原来林金斌早就未雨绸缪,遇见到了未来的危机。
只有继续完善产业链,自己生产才能规避掉被淘汰的风险,当初林金斌做餐饮目的就是为了试水,怎样的加工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有销路。
到了2019年,林金斌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他与林艳艳合作,运用林艳艳的技术开发出自己品牌的鱼丸产品。
同时又以同样模式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出了香肠,黑猪肉包等产品。
下一步他还会根据深加工产品的销售情况来调整养殖端。
2020年,林金斌养殖场规模达到7000余头,养殖,销售,加工三个环节三管齐下,公司年销售额共计超过1亿多元。
他用自己的蜕变让更多人相信,只要足够努力,命运就一定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前的林金斌经常抱怨命运的不公,说自己为何与其他同学不同,口吃的毛病让他十分痛苦,自卑感一直伴随着自己整个童年。
正是母亲一直的鼓励和爱,让林金斌一点点从自卑中走出来。他知道,怨天尤人是一点作用没有了,只有自己做出改变才行。
他选择离开了所谓被亲戚们照顾的猪肉摊,选择要新的环境去打拼。这样自己不得不快速成长起来。
虽然嘴笨,但这并不代表着头脑也迟钝。林金斌了解市场,找到了破解卖猪肉不赚钱的困局。
他大胆尝试,肯吃苦,一边养猪,一边搞批发,同时还在店铺卖肉。这样操作下来很快扭亏为盈。
为了提高品质,他满足消费者高标准需求,让猪肉贵有贵的道理,赢得了一大批回头客。
独木难成林,为了继续发展,他开始到处与人合作,稳扎稳打,最终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大老板,做到了年销售额1亿元。
很喜欢林生斌的口头禅,这句话也是大家耳熟能详:
我命由我不由天!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15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