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爸爸,爸爸,我真的想和你和妈妈一起去苏联,你就答应我嘛。”

1939年的一天,在陕西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个19岁的女孩子站在一个中年男子的面前,撒娇道。

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这个中年男子正是周恩来,不久前,周恩来坠马受伤,当地医疗手段有限,致使周恩来的手臂迟迟不能痊愈,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让周恩来坐飞机去苏联治疗手臂。

而那个在一旁“死缠烂打”的女孩子,正是她的养女,名叫孙维世,是烈士孙炳文的亲生女儿。

大家都知道,周恩来平时平易近人,但是一涉及组织方面的事,却从不“放水”。虽然周恩来平时很疼爱这个养女,但在组织纪律方面,却从来不曾破例。

只见周恩来神情严肃地抬起头,明确地告诉孙维世:“我去苏联是为了治病,是经过党中央和毛主席同意的,不能随便带人走。维世,你不能胡闹。”

孙维世一听,小嘴撅得老高,连酱油瓶都能挂在上面。

这时,前来送行的邓发开玩笑地说道:“维世啊,要是你能征得毛主席的同意,还怕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苏联吗?”

想不到邓发的一句玩笑话,孙维世却认真了。即使知道飞机起飞在即,孙维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留下一句话“我一定会拿到毛主席的特批的!”便夺门而出。

孙维世出门后,看到邓发骑的马匹,心生一计,一把抢过邓发警卫员手中的牵马绳,跳上马背,牵着牵马绳,扭转马头,一“驾”而走。

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留下几人面面相觑。不过,周恩来倒是没有太在意,他并不认为孙维世能够拿到毛主席的特批,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争分夺秒地处理事情。

很快,登机的时间到了。周恩来、邓颖超等人在邓发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延安一处简易的机场,准备登机。

周恩来、邓颖超等人陆续走上飞机,飞机的螺旋桨已经启动,邓发等人正准备挥手告别,就在这时,后面传来了喊声:“爸爸妈妈,等等我!我拿到毛主席的特批了!”

只见孙维世一骑绝尘,骑着邓发的马匹,一路飞奔而来,边骑边喊,希望飞机能等等她。

然而已经启动的飞机,又怎么可能停下来呢?

只见孙维世骑着马,慢慢逼近了飞机,看准时机纵身一跃,居然真的跳进了飞机。就在众人为孙维世的行为鼓掌时,周恩来却一反常态,狠狠地批评了孙维世,指责她不应当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还硬要跳上飞机。

一番斥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之间都透露出周恩来的担忧。说到底,周恩来还是担心她这个养女的。

“爸爸,我拿到毛主席的特批了!”孙维世只用了一句话,便堵住了周恩来的嘴。

孙维世是如何拿到毛主席的特批的?那天,孙维世骑着马一路直奔毛主席住的窑洞。到了窑洞门口,一跃而下。毛主席的警卫们都很熟悉这个风风火火的小姑娘,也没有阻拦她。孙维世就这样畅通无阻地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孙维世喘着粗气,好不容易说清了自己的来意。毛主席笑了,抽出一张纸,写道:同意孙维世去苏联。毛主席顿笔了,去某个地方总是要做什么吧,去苏联干什么呢?

孙维世连忙喊道:“学习!学习!”毛主席看着火急火燎的孙维世,笑了,提笔,又在纸张的后面补充上了“学习,毛泽东”这几个字。

孙维世一把接过纸张,拔腿就跑。毛主席喊道:“去了苏联要好好学习啊!”

“我知道了,毛伯伯!”孙维世的话,是通过一阵风传过来的。

孙维世拿着“特批”,好不容易登上了飞机。

等孙维世上了飞机后,大家才惊奇地发现:孙维世的脚上只有一只草鞋,另一只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后来大家都开玩笑地说:孙维世怕是唯一一个,只穿了一只草鞋坐飞机的人。

这样的状况,一直维持到在兰州机场降落。要不是宾馆的服务员找来了一双鞋子,只怕这样的状况能一直维持到苏联。

即使有毛主席的特批,她真的成功、如愿前往苏联了吗?她在苏联学习如何呢?

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降落兰州没多久后,周恩来等人又乘坐了另一架飞机,从兰州飞往了迪化(今天的乌鲁木齐市)。飞机一落地,周恩来还特地去拜访了当地的新疆军阀盛世才。

在几次交谈中,周恩来发现:盛世才心胸狭隘,现在维持着和平局面,时间一久,必定会与我党翻脸。新疆不宜久留,必须尽快前往苏联。若是盛世才翻脸,所有滞留于新疆的同志,都会受到生命的威胁。

当时,中央有位领导着急去苏联,已经滞留新疆一个多月了,却迟迟等不到飞机。周恩来得知后,心生一计:那时乘坐飞机不像现在,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只要人数对得上,便可以起飞。

周恩来想了想,决定把刘九州留下来,换那位领导上了飞机。

为什么不把孙维世换下来呢?若是周恩来留刘九州在身边,不仅可以在治疗期间照顾自己,还可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原因很简单,孙维世是女孩子,贸然把她留下来,有诸多不便。况且她也不知道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留下刘九州更放心些。

就这样,孙维世跟随周恩来等人一起飞到了莫斯科。周恩来要去治疗,邓颖超陪同,而孙维世要开始学习了。

当时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时期,物资、住所各方面都相对紧缺。苏联有关同志出于对中共烈士子女的关心,打算把孙维世安排到环境和物资相对比较好的后方生活和学习。

但孙维世拒绝了,她深受周恩来的影响,坚决不搞特殊化。孙维世表示:毛主席同意我来苏联学习,我就知道自己要学得有很多。不单单只是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学习苏联人民反法西斯的战斗精神。

苏联同志见状,只好不再强求。

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就这样,孙维世开始了一边在后方学习,一边在后方帮忙的学习生涯。苏联人民每天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领取到固定的口粮(口粮还是定量供应的),孙维世也这样做;苏联人民会定期去工厂参加义务劳动,孙维世也这样做;苏联人民会参加医院的救护工作,照顾伤员,孙维世也这样做……

这样的日子,孙维世坚持了7年。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在那样繁重的志愿工作下,孙维世也没有忽略学习,她先后以优异的成绩,从莫斯科的两所大学毕业。

1946年秋,离开了祖国七年的孙维世终于学成回国了。孙维世一回到延安,就接到毛主席的“召见”。

毛主席和周恩来坐在办公室里,细听孙维世这几年的情况,听她说她在苏联学习的情况,听她说在医院救治伤员的见闻,听她说苏联人民是如何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打赢卫国战争的。

毛主席和周恩来听完孙维世的汇报,很是欣慰。毛主席赞扬孙维世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周恩来表扬孙维世没有搞特殊化,融入群众。

几位领导人对孙维世的不吝夸赞,给了孙维世极大的鼓励和嘉勉。

中国有那么多烈士子女,为何孙维世会成为周恩来的养女呢?事情还要从20世纪20年代说起。

孙维世的父亲名叫孙炳文,是革命的先辈之一。孙炳文1885年出生,籍贯四川南溪。辛亥革命时期,孙炳文担任了北京《民国日报》的总编辑,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笔犀利深刻的文章,来揭露袁世凯的窃国阴谋,而被袁世凯通缉。

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1922年9月,37岁的孙炳文坐上了一艘法国客轮,准备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一方面是为了寻得救国救民之道,另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躲避袁世凯的追捕。与他同行的还有36岁的朱德。

孙炳文与朱德结识于1917年。1918年,孙炳文加入了朱德旅部,任参谋一职。后来,朱德还在《朱德自述》一书中,谈到了他和孙炳文之间的关系,表示:自己受孙炳文影响很大。孙炳文有本事,认识的人也多,比如说李大钊、陈独秀,就连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孙炳文也认识。

朱德还表示:孙炳文其实是一个有血性的人,“革命精神很强”。

在德国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期间,孙炳文和朱德结识了周恩来等人。在周恩来的介绍下,于当年的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旅欧支部的一员。不过为了方便行事,孙炳文对外宣扬的身份依旧是国民党员。

1925年,国内各项运动风起云涌,在党中央的安排下,孙炳文和朱德都先后回国了。孙炳文回国的时候,朱德还在莫洛霍夫卡参加军事训练。

孙炳文刚回国不久,便被邓演达等人邀请到了广州,成为了政治部上校秘书,还兼任了黄埔军校教官和广东大学(后改名为中山大学)教授。

在此后的时间里,孙炳文一直在写文章为北伐军发声。

1927年4月16日,孙炳文乘坐船只前往武汉。在船上,一个叛徒认出了孙炳文的脸,向上级告密。上级得知消息后,委托该船只的管理人员,对孙炳文进行了抓捕,并将其押解至监狱。

蒋介石亲自指示,尽快处死。4月20日,孙炳文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42岁。

孙炳文遇害的消息一经传出,《民国日报》便刊登了此消息,在文中对蒋介石予以强烈谴责。

郭沫若先生也特作《怀亡友》一诗,以作悼念。朱德闻讯,痛哭失声。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特地为那些在战斗中遇害的烈士开了一次追悼会。朱德在追悼会上,亲自撰文,高度评价了孙炳文战斗的一生。

父亲孙炳文去世时,孙维世才只有6岁。面对父亲的去世,孙维世和母亲任锐还来不及伤悲,便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日子。

1937年底的一天,周恩来刚刚外出归来,就看到八路军办事处的门口站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穿得不多,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依旧倔强不肯离开,一边搓手,一边跺脚驱寒。

周恩来下车,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姑娘正是孙炳文烈士的女儿孙维世。

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周恩来连忙把孙维世带进去,给她喝了点热水,拿了件厚衣服给她穿。孙维世这才有精力把自己和妈妈这些年的遭遇,一一讲述给周恩来听。

天生聪颖的孙维世得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喜爱。1938年10月,邓颖超女士亲自写信给孙维世的母亲,也就是任锐同志。

邓颖超女士在信中表示:自己和周恩来商量了,打算认孙维世为自己的女儿。我们会把她当成我们的亲生女儿一样,好好教导。我们会把孙维世培养成人。不过这件事不仅需要征得任锐同志的意见,还要征得孙维世本人的意愿。

孙维世从苏联学成归国后,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积极融入群众,还投入了陕西、山西三交县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8年9月,华北大学三部迎来了孙维世的加入。在欢迎会上,大家听说孙维世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专家,掌声更是热烈。

后来,解放战争到了大反攻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政策,华大文工一团奉命来到太原前线榆次县南河流村,他们一边和群众打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一边准备排练新节目。

孙维世看中了那部小秧歌剧《一场虚惊》。《一场虚惊》原剧是由李键庆、李翎作的,由张鲁作曲的。表演的主要内容是解放军遵从党的政策法规,不伤害老百姓,保护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内容是不错,但是表演效果一般般。本来众人都不看好这部剧,谁知道经过孙维世重新构思、增加序幕和尾声。整部剧的结构顿时变得饱满。

《一场虚惊》一上场,就得到了老乡们的赞同和夸奖。《一场虚惊》这部剧不仅深受国内百姓的喜爱,甚至还受到了苏联专家库里涅夫的赞赏。

1956年,正在中央戏剧学院执教的库里涅夫,看到了这部剧,立刻向孙维世提出了请求:请你把剧本和曲谱抄给我。等我回到莫斯科后,我要莉莉卡安排剧院排演这部剧。这部剧实在是太好看了。

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孙维世成为了代表团中的翻译组长,全程跟在毛主席身边进行翻译。毛主席学贯古今,说话风趣幽默;而斯大林说话直率。毛主席常常说一些有深意的话,当时的翻译人员水平有限,无法准确地把毛主席说话的意思表达给斯大林,以至于双方浪费了很多时间。

孙维世的到来,才使得双方交流得以继续下去。后来,周总理也来到了莫斯科,孙维世和师哲等人一起,为中苏领导人之间的交流进行翻译,出色且圆满完成了此次任务。

孙维世又能写剧本,又会翻译,还开拓了中国儿童戏剧,为中国戏剧培养人才,在1958年的时候,还访问印度。

孙维世如此有才华,也难怪会引起刘姓和林姓男人的争抢。可惜,孙维世虽然在事业道路上有着睿智的眼光,但在爱情之路上,眼光却不是那么好。

1950年10月14日,孙维世和老革命者金山结婚了。有很多人都明里暗里地提示过孙维世:金山容易拈花惹草。孙维世没有听。

孙维 家世,清华学生孙维

果不其然,金山在特殊时期犯了错误——“出轨”,还是和一位外国的女秘书。孙维世知道消息的时候,人都差点晕过去。在邓颖超妈妈和任锐妈妈的劝说下,孙维世才重整旗鼓。

毫不夸张地说,孙维世应该是烈士子女中,非常与众不同的一位。在红墙内的子女中,她算得上是最有才华的了,足以匹配“才华横溢”四字。

就连罗瑞卿将军也曾经称赞过孙维世:“这是我党培养的第一位戏剧专家,红色专家。”后来,孙维世“红色公主”的名声就越发响亮了。

奈何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浩劫,夺去了“红色公主”的性命,致使她最终连骨灰也没能留下。

“红色公主”死的时候,正是1968年10月14日,也是她和丈夫金山结婚的十八周年纪念日。

年仅47岁的“红色公主”、一代才女,就这样不甘地离开了人世,如一颗流星般,坠落在历史的长河里。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2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