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后,解放军总政治部调查后发现,“红小鬼”出身的开国中校向轩1933年5月6日参军,当时他只有7岁,9岁时就参加长征,成为中国最小的红军战士。
核查人员统计后怎么也不敢相信,他们没想到一个7岁的孩子竟已参加红军。面对质疑,向轩表示他参加红军的年龄是毛主席亲自确知的。
那么,向轩为何这么早就已加入红军?毛主席又是如何在百忙之中过问他的参军年龄的呢?
一、最小红军走完25000里长征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18000余人在党中央的指示下,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人率领,从湖南桑植县出发,就此踏上长征路。
随军的队伍中,有一个年仅9岁的小男孩,而他就是贺龙元帅的外甥向轩。
红军长征前,贺龙考虑派警卫员将外甥向轩送回老家,毕竟长征路上艰险万分,不仅要面临敌人尾大不掉的追击,还要面临着复杂恶劣的环境,向轩才不过9岁,不知道能否承受重重考验。
可向轩听闻舅舅要将自己送回家,立马哭嚷着要参加长征,留在舅舅身边,并表示不会惹麻烦。贺龙很是纠结,他也不忍心将向轩留下,毕竟他的两个母亲都因革命牺牲。
看着向轩坚定而诚恳的目光,贺龙还是点点头,让他跟在舅妈蹇先任身边。当时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刚出生18天,蹇先任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拉着向轩,就这么走上长征路。
当时部队里像向轩这样的“红小鬼”并不少,贺老总给向轩等三名红小鬼配了一匹马,他们轮流着骑,因而长征路上并没有当“尾巴”。
不过因受舅舅贺老总的影响,小小的向轩就背负着责任感,每次行军时他都会让其他红小鬼上马,自己实在走不动才会骑。
向轩腿上的伤还没好透,疲劳过度时还会流血化脓,叔叔们见状,让向轩多骑会马。向轩很感激,可他不愿意成为大家眼里的“包袱”,笑着说:“医生说了,伤腿要多活动活动,这行军就是最好的活动……”
队伍休息时,向轩也不闲着,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洗衣摘菜,似乎不知道疲倦。
向轩在长征路上主要是当勤务员、通信员、宣传员。每次执行任务时,向轩总是积极踊跃,表现出色,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不管是当传令兵、送信还是站岗放哨都不在乎。
当时红军对站岗放哨有明确规定,10岁以上的红小鬼一人一班岗,年龄小的3人一班岗。每次轮到向轩三人时,他都会和另两位小鬼说:“你们睡觉去吧,这里我一个人就行。”
一次,他和三个小战士来到闹市区宣传红军政策,他戴着一顶破帽,边唱歌边动员,群众们见他小小年龄就如此英勇、能干,纷纷将自家的孩子带到红军队伍中来,短短半天就动员37个人参军。
每到一个地方后,红军都会打土豪分田地,可穷苦百姓不敢接收分到的农田,向轩挨家挨户动员,让大家别害怕,土地本就属于农民,过去被地主抢了去,如今又还回来罢了。
在向轩的动员下,百姓们也纷纷壮了壮胆子,将红军分到的农田种上庄稼。
向轩虽然积极能干,可他说到底也只是个孩子,依旧有孩子脾性。一天,他和几个“红小鬼”前往河边钓鱼,希望能为部队改善伙食。
但钓了半天也没钓到一条小鱼,不甘心空手而归的向轩,发现河边种植土豆,且正是收获季节,他指挥大家扒拉一堆小土豆。
显然,这违反了红军的“八项纪律”,贺龙首长得知后,气冲冲地找到向轩,提着他耳朵,登门向老农赔礼道歉,并拿出一笔钱补偿。
老农还在懊恼谁偷挖了土豆,得知是贺龙外甥,连忙表示没必要赔钱,损失不大,孩子年龄小不懂事罢了。
可贺龙态度严肃,表示正因向轩是他的外甥,才感到羞愧,毕竟自己没教育好他,坚决要赔钱。
回来后,贺龙并没有“放过”向轩,罚他站3个小时。向轩听后了当场哭鼻子,表示父母在世时也没这么狠。这句话听得贺龙心软了,他看着天真无邪的向轩,眼角也湿润了。
还有一次,部队经过云南时,向轩在路上见到一匹小花马,它的体型优美、毛色艳丽,他直接被迷住了,直接跳上去骑着马跑。当时雨刚停,路上都是水渍,马儿受惊四处奔跑,溅起阵阵泥水,弄得红军战士们一身脏。
贺龙得知后,连忙骑着马追了过去,将向轩拉了回来,狠狠教训他一顿。
后来,红二、六军团过玉龙雪山时,因气候恶劣、空气稀薄、补给困难,战士们缺衣少粮,不少战士倒在雪山上。
向轩心疼不已,主动提出将自己骑的骡马杀了换肉吃。没了骡马后,向轩只能步行前进,有时候走累了直接昏睡,其他叔叔见状都会将其背起来走一阵。
尽管向轩是贺龙司令外甥,可贺龙并没有对其特别照顾。1936年,红二、六军团根据红军总司令部的指挥北渡金沙江,前往川康一带和红四方面军会合。
可来到金沙江边时,贺龙发现渡船船只太少,部队通行困难,且后面国民党大军猛追不舍,形势很是危急。
对此,贺龙表示让战斗部队先行通过,家属和孩子都往后站,而向轩虽是贺龙外甥,仍最后登上船只渡江。
就这样,向轩一路上虽历经磨难,可仍顺利抵达陕北。而长征的艰苦岁月也锻炼了他刚强果敢的性格和魄力,今后不管再遇到多大难题,他总会坚定信心走下去。
二、毛主席:谁能证明?
抵达延安后,向轩认为自己在长征路上历练成长了很多,足以可以去前线作战。可贺龙认为这是胡闹,不准他去前线,留在延安继续担任通讯员,每天负责在根据地和部队之间传递信件和情报。
对于已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向轩而言,送信工作游刃有余,再加上他年龄不大,个头不高,敌人很难注意到他。
一天,向轩为某单位送信,可路上被当地站岗放哨的儿童团拦了下来,儿童团的人对他身份有所怀疑,有可能是敌特务派来扰乱视听的奸细。
向轩只好和儿童团团长理论起来,表示自己7岁时就已加入红军,9岁时长征,这一年才十岁。
儿童团团长不予置信,他认为向轩还没有自己大,个头也没自己高,怎么可能是红军,又怎么能走完长征全程?执意不让他送信。
见儿童团的人都否认自己,向轩开始急了,表示自己并没有吹牛,可怎么辩解对方都不信。
就在此时,结束手头工作的毛主席从书房里走了出来,来到街头散步,同苏区百姓热情交谈。
走着走着,他听到不远处叽叽喳喳的吵闹着,似乎发生什么,连忙走了过去。只见,一个身穿红军军服的小孩正和儿童团孩子大声理论。
儿童团的人见毛主席来了,连忙将主席拦住,让他评评理。
毛主席看着向轩稚嫩的面孔,也产生了疑惑,红军战士中有年龄这么小的吗?他对向轩说道:“你说你是红军,有什么证据吗?”
向轩挺了挺身子,神情自豪的说道:“我参加了长征,爬过雪山,过过草地。”
毛主席听了后十分吃惊,毕竟当时红军长征一事还没在社会上普遍流出,普通百姓并不知红军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更别提爬雪山、过草地了。
毛主席带着疑问的口吻说道:“你这么小就参加长征了?如果真是如此,当然是红军,可谁由能证明呢?”
向轩见主席有所质疑,理直气壮的说道:“我大舅和舅妈,他们都可以为我证明。”
“你大舅是谁呀?”
向轩大声喊道:“我大舅是贺龙!”
毛主席早就发现向轩眉宇间和贺龙有几分神似,听他这么一说立马释然,他说:“你这犟牙子呀,原来是贺胡子家的人啊,和贺胡子一个脾气,现在我信了。”
实际上,向轩不仅仅是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个饱经磨难的红军战士。
1979年,向轩从人武部副部长位置上退休,表姐夫廖汉生将军前来成都视察,顺便在百忙中见到向轩,和其亲切交谈。
可谈笑风生的廖汉生,得知向轩当时仅仅为行政16级时,突然面色凝重,没了笑容,他纳闷道:“怎么才16级?你这一生受了太多苦了,1岁多就在监狱中被敌人折磨得不成样子……”
那么,向轩的童年到底经历了哪些磨难?
三、1岁多惨遭敌人折磨
1926年3月,向轩出生于湖南桑植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向生辉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为人勤劳厚道,踏实能干。母亲贺满姑是贺龙妹妹,比贺龙小两岁,家里任何主张都由她拍板。
向轩表姐夫廖汉生回忆道:“贺满姑从小性格在几姐妹中最为倔强,她生来一副硬脾气,天不怕地不怕,在几姐妹中她是唯一敢跟大姐顶嘴的……”
贺满姑的性格主要源于贺氏家族的熏陶,贺家是桑植县军户家族,早在清咸丰年间,贺龙堂曾祖贺延壁在湘西响应太平天国运动,组建一支部队攻打桑植县城,并活捉知县。
次年,起义队伍被清政府重兵镇压,贺延壁和义军30余人全部被处决。临行前,贺延壁妻子来到刑场,站在丈夫面前,目睹丈夫斩首经过。她还用衣服接住丈夫头颅,不让其落地。
正是受其影响,贺家此后尚武风气一直浓厚,贺龙祖父、父亲均练得一身好武艺,并将这身功夫传给贺龙兄妹。
1916年时,贺龙就加入护国军,积极响应蔡锷将军的反袁活动。之后,贺龙更是靠着两把菜刀革命,成为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投身到北伐战争中来。
向轩的大姨贺英也不甘示弱,她从小就要强,在兄弟姐妹中威望颇高,擅长骑射,练就双枪本领,成为当仁不让的“双枪女”。
她还带着向轩妈妈贺满姑、表姐谷大妹、表姐夫廖汉生等二三十人组成游击队,在湖南桑植一带打游击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贺英凭着贺龙从武汉捎回来的枪支闹起了革命,并在家乡展开农民运动。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辗转从香港来到上海找到党组织,在组织的要求下,他来到湘鄂西一带,计划重新拉起一支革命。
贺龙等七人在1928年3月的一天,来到湘鄂西,大姐贺英得知后亲自迎接。
可贺家不少亲戚埋汰他好好的大官不当投奔共产党,对此贺英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贺龙,并将自己的上千人农民军交给弟弟。
不到半个月,贺龙就靠着过去的威望,拉起了一支三千余人的武装力量,贺家兄弟姐妹纷纷响应其中。
向轩的母亲贺满姑,自怀着孕时就跟着大姐贺英城驰骋疆场,孩子向轩出生后仍没有选择归家带娃,反而是继续参与革命,因而向轩等五兄妹由父亲看护。
1928年5月,湘西军阀发起了对桑植的进攻,贺龙率部朝着公安、石门一带转移。然而在石门之战中,因敌人火力太猛,革命军被打散,贺满姑和贺英、贺龙所部失去联系。
贺满姑为躲避反动军阀,只能东躲西躲,每隔上几天就要换个地方躲藏。不过因迟迟没能找到贺英等人,贺满姑率着一支队伍回乡。
回到家乡后,贺满姑将向轩、金枝、向楚才三个孩子接到身边,以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1928年5月下旬的一天,贺满姑带着孩子前往家中,却不知敌人早已在村里安插眼线,当她来到家乡时,村民第一时间将消息上报给反动派,也就是大地主肖用生。
肖用生早就对贺家恨得咬牙切齿,因为贺家闹革命,他的基业受到冲击,无法再对百姓剥削。如今见贺满姑一个人回来,肖用生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他立马派伙计通知团防队长肖沛生,让他率一众手下抓捕贺满姑。
肖沛生得知后大笑不已,宣称“天助我也”,随即率领80多名打手前往贺家。不过正当反动派围过来的同时,村里热心老乡及时为贺满姑通风报信,给了他们母子四人逃跑的机会,并一路来到周家峪段家台村休息。
很快,当地反动军阀张恒如赶了过来,他认为贺满姑带着三个“拖油瓶”跑不了多远,连忙带兵追了过去,并很快找到满姑的藏身之处。
面对张恒如的大军围攻,贺满姑双拳难敌四脚,很快就因子弹耗尽而被抓捕,三名孩子也不例外。
国民党当局得知后兴奋不已,连忙在报刊上刊登此消息,吹嘘抓捕“匪首”贺龙胞妹贺满姑等三百余人。
其实国民党的意思很明显,想借贺满姑入狱之机吸引贺龙、贺英的注意,再趁机埋伏大军将其一网打尽。
此时的贺龙身陷困境,他率领红4军200多人一路西撤,来到了鹤峰堰垭一带。
得知妹妹贺满姑被抓后,贺龙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能给大姐贺英发去电报,让其尽力援助。
贺英得知后,也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通过熟人,花费一大笔赎金,这才将向轩三兄妹解救出来。
当向轩被解救出来后,年仅一岁多的他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稚嫩的脸庞变得又黑又黄,衣服上沾满了屎尿……
因惊魂未定,出狱后的向轩目光呆滞,眼神中透露着惶恐,浑身不停哆嗦,贺英看得心疼不已,连忙将其抱在怀里。
可敌人死活不肯放过贺满姑。
要知道贺满姑是革命军妇女组队长,在革命队伍和当地百姓中威望颇高,敌人生怕放虎归山,对其进行残酷折磨、凌辱,并一次次审讯他,逼迫她交出贺龙和红军下落。
饱受折磨的贺满姑多次昏睡过去,她一醒来就痛骂敌人,敌人愤怒之下用刀子一点一点剐其骨肉。
奄奄一息的贺满姑,托人买来鸦片,准备吞烟自杀。可敌人并不情愿她这么死去,随即将其凌迟处死。
当时向轩才不足2岁,就已永远失去母亲,他一直记着杀害母亲的罪魁祸首张恒如,想着有一天亲手为母亲报仇,而这一夙愿在母亲牺牲5年后就如愿达成。
四、目睹“妈妈”贺英被杀
向轩出狱后,贺英见他可怜,便将其带在身边,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对待,并让向轩喊她“妈妈”。而贺英本就没有生育后代,对向轩格外关心和爱护,和其同吃住、一同游击。
这年冬天,湘鄂西革命斗争史上迎来最困难的时刻,贺龙领导的革命队伍只剩下91人,他们在寒冬腊月靠挖野菜、吃雪水充饥。
关键时刻,贺英及时出现,为红军送来了各种物资,如粮食、药品、棉花、银元等。
当谈及贺满姑牺牲一事,贺龙在简陋的小屋里一圈一圈踱步,看着向轩稚嫩单纯的目光,他不知该说什么好。
为了避免满姑惨痛遭遇再现,贺龙让廖汉生等人加入贺英游击队,并来到四门岩“占山为王”。
期间,敌人多次围攻,贺英等人靠着地势险要的先天优势,一次次打退敌人,而这里也成为红军伤员和机关人员养伤的藏身之处。
和敌人周旋的紧张时刻,向轩耳濡目染,习惯了每天和敌人火拼的日子,小小年纪的他也在妈妈贺英教导下,学会了用枪。
然而,平静的生活总是短暂的。1932年下半年开始,当地红军武装损失殆尽,贺龙率领的红军也从3万多人削减至7000人,只能被迫离开湘鄂西,辗转到黔东一带。
就此,贺英的游击队成为反动军阀主要的进攻目标,敌人派出大军攻破四门岩,将丰硕的粮食缴获,毁掉待收割的庄稼。
贺英只能率大家来到人烟绝迹、地势险恶的深山老林中继续斗争。
后来,贺龙和关向应率部找到大姐贺英,关向应提议让她能跟着革命队伍前行。但看着向轩和身边的几十号人,她只能摇摇头拒绝。
谁知,这一次竟是贺英和弟弟贺龙的最后一次见面。
1933年5月5日,贺英率部驻扎鹤峰洞长湾,可没想当地农会的许璜生为了向反动当局邀功,泄露贺英一行人的住址,团防头目覃福斋率领300余人,于6日凌晨团团围住游击队员的住处。
当时向轩和妈妈贺英同睡一屋,当枪声响起后,贺英立马进入战斗状态,拉着向轩往外面跑去,她还让向轩及时躲在角落里。
贺英拿着双枪,率领游击队员和敌人激战,可突然一颗流弹击中她的大腿,一时间血流如注,整个人只能跪倒在地,但依旧继续开枪射击。
此时,廖汉生带着游击队员从另一个屋增援过来,贺英急切的说道:“你们赶紧走,我来掩护。”
可说话间,贺英腹部被2枚子弹击中,下腹被炸出一个大洞,肠子当场流出。她忍着剧痛,将肠子塞回去,并用布包裹住。
此时,躲在暗处的向轩再也忍不住,连忙跑到贺英面前,想要将其带走。贺英摇摇头,将手上的两把驳壳枪递给他,说:“四痞子,莫哭,快走,找红军去,找大舅去……快点走!”
就这样,向轩被廖汉生等人带走,贺英继续和敌人作战,掩护他们离开。在敌人的一连串子弹中,她胸部中弹,当场牺牲。
而目睹“妈妈”贺英牺牲的向轩,眼神里充满了仇恨和坚强,他发誓要加入红军,为全天下的穷人出头,打倒反动军阀。
他也没有忘记贺英临终前的嘱托,带着枪往山上跑去,躲过敌人追捕,尽管他已是伤痕累累,但还是历经艰难万险,开始了寻找大舅贺龙的征程。
就这样,向轩辗转了多个县城,从湖北鹤峰抵达黔东,最终还真的在大山里找到贺龙。
见到大舅后,向轩哭诉着发生的一切,贺龙听了后泪目,他已失去三位亲姐妹。看着外甥向轩憔悴的样子,他心疼不已,将其安排在自己身边,出任警卫连勤务兵。
五、战场上的“发明家”
贺龙事务繁忙,可在百忙之余仍会抽出时间教导向轩读书识字,他还让向轩担任服务管理处文书。就这样,大字不识的向轩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很快就胜任该工作。
长征结束后,在舅舅贺龙的关照下,向轩来到陕甘宁边区小学读书,并一路读到抗大毕业,弥补了文化上不足的缺陷。
抗战全面打响后,贺龙曾想让外甥向轩加入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上前线抗日。不过715团参谋长李海劝说向轩年龄太小,战事太过频繁,还是留下来学习文化知识,这才打消贺龙的念头。
不过,向轩仍在120师司令部担任通讯员,他经常独自穿越敌占区行动,将情报送达各地。
1943年的一天,贺龙找到向轩,让他去前线抗战,向轩二话不说,随即前往120师358旅警卫连报告,成为工兵连的普通战士。
他利用自己在抗大学习到的作战经验,结合实际,决定研究一个能提高炮弹威力的土炮,并取名为“飞雷炮”,经过他和战友们的构思和研究,很快就研制出威力无比的飞雷炮,其射程可达500余米,一次可发射10斤炸药。
一次,向轩在战场上试验,直接将敌营房炸得稀巴烂,他见了后兴奋地手舞足蹈。
解放战争时期,“飞雷炮”在炸毁敌工事方面取得巨大作用。如1948年10月的荔北战役中,因战场上地势平坦,难以进攻。
向轩亲自指挥工兵,利用挖坑道的方式靠近敌人阵地,再将“飞雷炮”抛射出去,从而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敌坑道工事也被摧毁。
在当时解放军重武器缺乏的年代,向轩这一发明被领导纷纷叫好。他还改良清军的土炮,使得其威力大增,轰炸敌人的坚固堡垒不在话下。
也正因此,向轩成为部队战士公认的“战场发明家”。
不过在一次作战时候,尽管敌人主力几乎全歼,可残敌仍负隅顽抗,向轩积极冲锋在前,和敌人拼杀。但谁知,敌人的枪榴弹击中向轩,他当场倒在血泊中,右脚被打穿,右眼被打瞎,全身有21处负伤。
纵队司令贺炳炎得知后自责不已,向轩的父亲和两个母亲都为革命事业捐躯,他要是有生命危险,该如何和大舅贺龙交代?
贺炳炎犹豫再三,还是将此事告知贺龙将军。贺龙说道:“别人的孩子能牺牲,我的孩子也一样,没什么区别,人人平等。”
不过很快向轩就恢复健康,他并没有选择留在后方,继续请缨征战在一线,淮海战役中再次立下大功。
整个战争年间,向轩身上有26处伤,有些弹片永远留在身体里,可向轩并没有抱怨。因他表现出色,1955年被授予中校衔,后又升为上校军衔。
晚年的向轩淡泊名利,工作上恪尽职守、勤勤恳恳,从来不让大舅贺龙失望。他也从未动用关系,为自己提升职位,以至于1979年时还是行政16级。而最后特赦的国民党战犯,出狱就可享17级待遇。
可向轩并没有抱怨,说:“是革命的骡子驮大了我,是革命的乳汁养育了我!”
可见,向轩并没有因自己是最小的红军战士、并没有因自己是贺龙外甥、并没有因自己为革命伤痕累累而骄傲自满,反而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给政府和党添麻烦,如此品质值得学习。
如今向轩已是96岁高龄,身体安康、思维敏捷,希望向轩老人家能够继续乐观积极、健康长寿。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2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