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巨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科技、教育成为这艘巨轮的两大巨型助推器,祖国将迎来更为美好的未来。我国现有在校学生两亿多,教育工作者几千万,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教育工程考验着党和政府。教育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成就是巨大的,但潜伏的问题也是存在的,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国民对未来教育的焦虑,于是择校,课业负担,内卷,教育公平……等等都已凸显。教育焦虑不是好事,对此作为普通家长父母,咋样医治教育焦虑呢?近日,我阅读《古文观止》中柳宗元的著名散文《种树郭橐驼传》,由此联想到我国现阶段教育焦虑情势下孩子教育中的种种不堪 ,草就此文,算是送给各位的一剂良药,或许对你有效。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记述的是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能够种出“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碩茂(又高又茂盛),蚤实以蕃(果实结得又早又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依照自己的本性生长)”。种树与培养教育孩子是相似的。教育的目标就是为孩子创设条件,遵循其心智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顺其自然,因龄因智因材施教,逐步使孩子成长成熟成才,而不是急于求成,焦虑浮躁,违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前教育,拔高教育,多头教育,使孩子身心在极端重负的情形下艰难匍行,泯灭了孩子的灵性创造性。教育再焦虑,也不能违背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去施教,这是其一。
这位种树能手还总结了顺应树木自然成长规律的方法是:“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树根得以舒展,培土均匀,选择适合生长的土壤,压实填埋的泥土)”。这就是说,种树的关键是要选择好树木成活成长的土壤,原生的土壤,即出苗时的土壤更好。而且栽种时将其根系弄舒展,有利于扎根和汲取水分养分,作为提供树木成长养分的土壤要均匀要厚实。与培养教育孩子相对应——故土,即原生家庭,土壤是孩子成长的平台,环境条件,而教育只是帮助孩子做一些选择罢了,真正的成长靠自身,把教育的作用无限放大,期望值过高,希望孩子改变命运,光宗耀祖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如果孩子自身有这样的想法,那恭喜你,你的家庭教育多半成功了。从种树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尽量给孩子们一个完整健康的原生态家庭,把良好的家风当做汲取营养水分的土壤,孩子的成长一定深深扎根于这个优秀的家庭中,他不成人成才是不可能的。营建和睦的家庭,创设优良的家庭学校成长氛围,使孩子有学习的内驱动力,孩子会成长,成熟,成才,你焦虑啥呢?这是其二。
爱是人类社会最崇高圣洁的情感,他是完成任何一件事的前提。这位种树能手郭橐驼之所以能种好树,是因为他对待树苗倾注了“其莳也若子(种树是把它们当成孩子一样)”的爱之情感,但爱的方式是有节制、懂分寸、循规律的。具体地讲,一是不急功近利,“既然已,去不复顾”,而不是不会种树的人着急火疗“旦视而暮扶,已去而复顾”、“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二是爱的方式科学有效,做到“勿动勿虑”,而不是不会种树的人“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违背树木的成长规律去干预其生长,这与拔苗助长无异,效果可想而知。三是管放适度。这位种树者完成种植后“去不复顾”,很少干扰树木的自然成长,而不是那些急于种出好树的人“去而复顾”,不停地干预树木的成长,“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管放适度,有放有收,才是真正的智者。联想到我们教育培养孩子,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爱的方式,管放的度还是差别巨大的。错误的做法是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跟风,期望值过高,违背孩子的意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时时抓住牵制孩子的线不放手,该放飞的风筝不放飞,从小到大孩子罩在自己的光环下,孩子永远不能独立,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培养出有独立创新的人才吗?教育培养孩子是要有爱心的,但爱的方式是大有学问的,焦虑没用,这是其三。
教育焦虑是时下我国国民的普遍心理状态,我们一定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除,不然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进而影响我国社会未来的健康发展。本文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39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