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参加县里六一儿童节汇演,独唱了一首歌,歌名是《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
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
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
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
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
当我写下这歌词的时候,我的耳边,便响着它的旋律,这旋律,从我小学三年级唱过这支歌,就再也没有忘记。
同样留在记忆里清晰的回忆,还有那天登台表演的情景。白裙子,红领巾,一双红色的小皮鞋,那个时代少年儿童的样子。因为紧张,唱歌的时候,我的手一会握着拳头,一会儿又松开,这个细节,竟然被台下的两个看上去象评委的人注意到,他们笑着交谈着,其中一个人指了指我的手。他们的注意,被台上正在表演的我看到了,我于是不敢再重复握拳松手的动作,紧紧张张地把节目表演完,谢幕下去了。
这个细节和这首歌为什么一直会在我的记忆里,不得而知。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首歌是一部电影的插曲,电影的名字叫《巴山夜雨》。
这部电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诗意而充满美学意境。电影的大部分情节,是忧郁和失望的基调,被错打为反革命分子羁押的诗人,被强迫替父还债嫁人的无辜女青年,因文革武斗丧生的革命战士的老母亲,被文革洗脑颠倒是非的女干部。正义象电影画面里长江中奔腾的江水,翻滚着,却总被浑浊的江浪压制下去。一群善良的人们,微弱的正义的声音,淹没在失去理智的空气中,就象电影画面中呈现的色彩,灰朦而沉郁。
结局是令人欣慰的,正义战胜了疯狂,诗人被解救,女干部也觉醒,明辨了是非。这时候的画面,并没有阳光灿烂,万丈光芒,依旧是淡淡的灰蓝,浅浅的青绿,却让观众在灰蓝和青绿中,感受到了光的身影。
电影不仅把诗意美学拍到了极致,还留下这一首优美的电影插曲。我常常想起这首歌,看到一颗颗飞向天空的蒲公英,飞离了故乡,飞过山川和草地,向着光和美,善和真,自由地飞翔~~
时至今日,我早已想不起是哪个老师教会我唱这首歌,并把它列作六一表演的节目。那教我唱歌的老师,也一定看过了这电影,记住了电影里那些诗意的画面,渗透着美学的歌曲旋律。大约这就是艺术最朴素的魅力吧。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4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