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直播间来了一位妈妈,她和孩子共同订了一个计划,请北大满哥帮忙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内容如下:若作业没按时交作业,手机没收三小时。十点半没关机,没收手机三日。默写等各项学习内容没达标,每一项手机各没收三十分钟。若手机被收走了,可以通过读书来换取手机的时间,等等。
【北大满哥的意见】
01
这个计划里用玩手机作为对孩子行为的奖励是最大的问题。
用玩手机作为奖励,是在暗示孩子玩手机这个行为是被支持、受鼓励的,让孩子对玩手机产生更强的好感。
比如:你对孩子说不允许动手打人,否则会被罚看书。那么孩子会从这条规定里理解到家长认为看书是一件不好的、会令人难受的事,所以才会作为惩罚的手段。
因此,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件事,这件事就不要出现在惩罚里。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这件事就不要出现在奖励里。
02
订计划的目的弄错了
我们订计划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学习行为转化为他的内动力。
可以看出这位妈妈订这个计划的初心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内动力,甚至不是为了培养他的习惯,只是单纯为了限制他玩手机。
某件事没达标就没收手机,某件事完成了就奖励手机时间。这样会让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手机上,不管玩或不玩都不是好事。
把手机和学习掺和在一起,是很难处理的。
越是这样设立,孩子对手机的渴求就越强。
如果奖励、惩罚与手机无关,你会发现,孩子对手机的渴求就没那么强了。
要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在学习上,无论他学或者不学都好。
如果初心错了,计划怎么订都不会对。
我们想要让孩子培养习惯,比较好的方式是积分制。有加分项和减分项。
手机可以作为减分项,比如规定他每天可以玩半小时的手机,如果超时了就减分。
让孩子每天都在努力攒积分,攒够了积分就可以换一样想要的东西,顺便把习惯养成了。
03
妈妈先给自己订计划,去努力完成,再将过程类比到孩子身上。
妈妈可以为自己制订一个计划表,里面一定要有自己很不愿意去做的事。
努力想办法让自己坚持完成计划。
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孩子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时的整个心理过程,这样会更容易去帮孩子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
一件事自己没做过,自然不知道怎么帮助别人。如果自己成功过,一类比就知道该如何指导他人了。
听听别人的故事,想想自己的人生。
每天为你分享一个真实案例,欢迎来听。
—— 慢慢听我说故事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42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