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天团
丁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若将认知障碍的发展比作列车行进,驶入“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站,就意味着出现了早期认知障碍,如不及时减速,最终就到了“痴呆”站。
许多因素都会导致痴呆的产生,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是阿尔茨海默病。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早做预防“踩刹车”呢?
小症状,不大意
早期识别认知功能下降,观察生活中的“蛛丝马迹”很关键。
近事遗忘
表现为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无法形成记忆,如搬进新家后,记不住家具、物品位置,它是阿尔茨海默病典型的症状。门诊有些患者在被医生问及“记忆力下降”时,都会争辩说“我记性很好,几十年前的事情都记得”,其实,这是大部分患者对记忆障碍的认识误区。
记忆在海马体形成环路而储存,久远的记忆环路早已成型,而脑功能下降后,新信息无法形成完整环路,于是发生近事遗忘。
因此,如反复出现对新发事件不能回忆,需及时就诊。
但也不必草木皆兵,注意力不集中、压力大等因素也会引起良性遗忘症,其导致的近事遗忘经提醒一般会想起来,且发生频率不高。
执行功能障碍
患者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经常迟到、爱丢东西、不会把目标转变成计划、不会执行指令。
比如,日常生活中因无法正确执行做菜的步骤而不能做以前会做的菜,原本该放在冷藏的绿叶菜被放进了冷冻等。
家属不要将患者一系列的“滑稽”行为当作笑话,而是要及早带患者去医院进行认知功能的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症状持续时间和进程有助于医生判断是何种病因导致的痴呆。
比如,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进程是不同的。
脑血管疾病
引起的认知功能阶梯式下降(突然下降),包括工作能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等;
VS
阿尔茨海默病
是认知能力慢性、进行性、隐匿性地下降,好比植物逐渐枯萎的过程,一旦发现叶子(记忆)在变黄干枯(衰退),就要及时去医院了解脑功能情况,针对病因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症状。
筛查手段逐步优化
揪出了“蛛丝马迹”,下一步就是通过筛查等评估手段明确是否存在痴呆,鉴别痴呆的病因。
“游戏”中发现端倪
传统的检测方案是完成固定的量表,现在的检测方案更智能、数字化、注重体验感。
患者可以在游戏中完成测试,如记一些颜色、方向等,增加了趣味性;虚拟现实(VR)眼镜可以让患者在虚拟情境中完成指定任务,比如将苹果放进果篮,通过程序监测患者的执行功能。
抑或让患者完成一项沉浸式(全身心投入)任务,如做一个三明治,要执行从冰箱拿出食材到完成后端上餐桌的所有步骤。
另外,量表测试也有升级版——题库内随机弹出测试,可避免重复测试带来的“练习效应”。
新的影像学手段
传统磁共振可以判断脑结构是否受累,而新的检测手段,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CT)等,能提示脑血管供血情况、脑血流灌注情况,脑功能网络变化等情况;特殊的PET分子探针可以显示脑中是否存在异常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帮助进行病因的判断与鉴别。
基因检测
可以明确一些特殊基因变异所致痴呆,对易感基因的筛查还能帮助预测、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痴呆的风险。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4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