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说,情绪是身体对思想的解读,当你的思维模式正向阳光时,对世界和他人的解读,指定充满着光明和善意。
反之,定会充斥着黑暗与敌意。
十八岁之前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和原生家庭有关。
你和父母的关系模式就决定了你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因为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就是你和父母内在关系模式的外化。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2岁前,如果父母或者重要抚养他人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做好引导,长大后,孩子一定很会管理自我。
3岁前,用方法和工具指引孩子如何自主,长大后,目标感指定不差。
5岁前,引导孩子情绪管理,有了这种爱的训练示范,孩子成人后,怎会乱发脾气?
6岁前,让孩子清楚,感恩是人的美好品质,父母自己不仅言传而且还会身教,如何养出一个白眼狼?
所以,6岁前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模式将会勾画出一个人的命运雏形。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的叠加就是命运。
思维模式、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是支撑一个人格的灵魂。
而影响这个灵魂的核心要素就是爱,在爱的沃土中滋养出的生命,思维模式一定会积极主动,解读世界的方式更加正向乐观。
早期的生命个体,拥有一个全能自恋的心理,认为自我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灵,只要动动念头,世界就会为其所用。
而健全的人格需要的却是健康自恋,这时,父母或者重要抚养他人的爱,就是让其从全能自恋走向健康自恋的纽带。
凡事一分为二地看待,就会既能看到资源,又能避免问题,全能自恋也是一样道理。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全能自恋就是生命的活力之源。
作为成年人,如果能带着理性去体验这份全能感,那么其能量就会得到巨大的释放。
父母给予生命最初的爱,是托起个体安全感、自信心、价值感、责任和担当的扶梯,是扶其上马走上梦想征程的原力。
被爱包裹的生命,就会对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与创新,面对挫折,能科学地做出控制、归因、延伸和坚持。
内在自我有一个“我是好的”强大根基,所以个体本身极其有力量,懂得从身体、心理和人际关系上去真正爱自己。
通过合理自律的有氧运动来为自己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用旅游阅读及兴趣爱好增强心灵的抗击打能力,拓展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格局。
杨绛先生说:你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
所以,想永远都是问题,唯有行动方为良药。
而自卑内疚敏感多疑焦虑的人,恰恰就是最不爱自己的表现。
自卑是对自我防御的缺失,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其内心风起云涌。
自信的表现却是,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都能瞧到自我的存在。
试想,一个自卑的人,拿什么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敏感多疑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表现,生命初期,在被忽视挑剔甚至暴力的环境下,为了获得生存的资源,它便成为必然的求生存姿态。
焦虑恰恰是对自我的不信任,内在的虚弱,让其无法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故心慌失眠心神不宁就会常伴左右。
心理问题就是在长期的郁郁寡欢中积攒起来的,一旦到了焦虑抑郁强迫与恐惧的状态,人就进入了心理异常的区域。
因为人的心理状态有两种:正常和异常。
正常里面包括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及疑似神经症,这些还都在心理可咨询的范围。
而异常心理就是那些以症出现的问题,比如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焦虑抑郁强迫与恐惧就是异常的常见亲戚。
如果出现症的问题,就必须到专科的医院去治疗,当然配合咨询效果会更好。
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程度的创伤从原生家庭走来,父母也是他们的原生家庭的产物。
所以,我们要科学理性地解读生命,因为父母也是在用他们认为的最好方式爱着我们。
我们生命有两个我,一个外在躯壳的我,一个内在小孩的我,岁月只是在让躯壳的我一往无前的生长。
创伤就是让内在小孩停止生长的刽子手,所有的心灵疗愈就是拯救那个曾经受伤的内在小孩。
生命早期的我们虽然没有资源和力量,而成年后的我们可以自带干粮,去关爱曾经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从而带领内在小孩慢慢长大成熟,最终变得加强大有力量,让自信的底色渐渐替代掉自卑,进而恢复内心的平和与温暖。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5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