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下旬,解放军开始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消灭敌人90多万人,解放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康4省。
一支解放军部队在向川滇黔边区挺进途中,忽然遭到一伙寒酸的农民截击。他们自称红军,在等待周恩来的归队指示。
全面抗战爆发后,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琼崖纵队、东江纵队因与主力距离较远,仅能在原地等待命令,坚持游击战争。
战士们没有听说别的地方也有成建制红军部队存在,他们不禁怀疑起了这些人员的身份。但是农民都向首长提出了请求,说周恩来能证明自己的真实来历。
为什么川滇黔边区留下了一支红军,而长期没有和组织取得联系的红军是怎样存活下来的呢?
1935年上旬,中央红军在遵义短暂休整后,决定由泸州上游向北渡过长江,并与川西北红四方面军相遇。
敌军似识破红军用意,川军派出八个旅在重庆到宜宾沿长江两岸部署时,尾追红军,滇军三个旅先后向毕节和镇雄告急,试图拦截红军,中央军薛岳兵团亦从贵州追到川南。
红军和川军激战于土城东北面丰村坝和青杠坡。川军统帅就是绰号“莽娃”,该部拥有战斗力超强的郭勋祺。加之红军的情报错误,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没有攻破敌人的防线。
红军退出战斗被迫西移,首次渡赤水河向滇西北扎西(今威信)集结,但是还是深陷了被动的局面:
首先,敌军重新聚集力量,扑进了扎西;
二是长征中,红军伤亡惨重,伤病员增多,战斗人员缺乏,影响部队灵活性和战斗力。
中央除了考虑怎样迎敌外,还得整编军队,大规模缩编军队,把多余的人充实到战斗连里。
据当时的红三军团4师10团9连连长黄荣贤回忆说,他调通讯班做班长,从一开始就想不明白,可是到班上一看,另外九个普通战士也都是连长。
由此可见,缩编的力度之大。
缩编时也应兼顾伤病员安置工作,草率地抛却伤病员必然使其处于危险境地,不得不出动部分力量进行防护和照料。
因此,中央决定从川南特委、游击纵队抽调精兵强将,接受中央的直接领导,明确任务:
一、打击牵制敌,协同主力红军作战;
二是做好伤病员的安置工作;
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创建根据地。
上至中央苏区下至长征,勇士们是历经生死考验、不离不弃的亲密战友。对于指挥员也一样,把自己只剩下不多士兵抽出来,更是像把肉剜离了身上一样。
除感情因素和现实原因之外,任何人都清楚脱离主力部队的含义。近4万红军主力还很难在敌包围中站稳脚跟,少数滞留敌后的游击兵力更是难以为继。
但是从全局出发,如不如此,全军就很难冲破敌人的围攻,革命就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彭德怀忍着疼痛,不但抽走了爱将红六师徐策政委,而且抽走了300余名战士。加上中央保卫局第5连,共400余人,成立川南游击纵队。
纵队的指挥机构为:政委徐策,司令员刘干臣(原新编师师长),参谋长曾春鉴(原补充二师师长),政治部主任余泽鸿(原干部团上干队政委),组织部长戴元怀(原八军团民运部长)
1935年2月10日,周恩来亲自参加了游击纵队成立的大会。长征途中的周恩来留着大胡子,一连转了几天,使他容颜憔悴,看上去略显憔悴,可眼睛里依然流露出刚毅的神情。
他嘶哑地从国家兴亡出发,向大家解释了为什么要成立游击纵队,让他们留下,并且庄严地许诺:“分开很短,以后革命成功,我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归队。”
说罢,又起身向在场的人郑重地敬礼。
众人为周恩来的诚意所打动,畏难情绪融化了,全场瞬间迸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请周副主席放心!我们一定会完成使命!”
呼声长久回响于会场之上,就像当年歌咏“风萧萧,易水寒”慷慨就义的壮士。
然而战争刚开始,司令员就倒戈而去
组建后不久,川南游击纵队抵达叙永县和另一游击队联合。以王逸涛为司令员、徐策为政委的官兵达700余人。
中央红军为突破敌包围,在川滇黔边区时左时右,时南时北,数次渡赤水河彻底打乱了敌的计划。终于在5月9日渡金沙江,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自川南游击纵队成立至中央红军突破历时三个月,为配合主力部队的作战,他们虚张声势地编了几个番号假扮主力部队。为了最大限度地拖住敌人,就不得不主动出击。
游击队首先向川军巢穴宜宾,泸州,重庆等市发起攻击,川军被迫返回防守。然后再进攻贵州的遵义和贵阳等市,逼得贵州敌军不敢轻易离开巢穴。若有滇军、中央军对中央红军穷追不舍,就会向敌后方补给线发起攻击,最大限度地打乱敌人的行动。
另外,游击纵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传播革命思想,全面动员群众,打击土豪,惩办贪官污吏,废除苛捐杂税等,为革命埋下祸根,使得游击队在这些地方大量出现。
红军主力部队突围时,敌军把目光转向游击纵队。老蒋对川滇黔三省严令加紧“会剿”,并同时调集川滇黔边区二十多个县区民团进行拉网式清查。
游击纵队的处境日趋困难。先是组织部长戴元怀死于川南兴文县的一场战役,后又司令王逸涛叛逃投敌。
王逸涛实际上是一位资历比较深的红军将领,黄埔军校毕业后曾参加南昌起义并在朱德的领导下走上井冈山。如果论资排辈的话,他就有可能像陈赓一样当大将。
但是这个人却是一个投机分子,他曾经被派往地方领导打游击,每遇挫折就抛队回乡避难。后来因为国民党的追杀,他才被迫带着拉来10余名族人上山游击,并且发展成了百来人。
红三军团行军进叙永县后,给他50枝步枪、4挺重机枪、派出一批干部战士,壮大游击队。王逸涛则几次向红三军团抱怨,建议和主力部队一起去,经过耐心说服后才同意留下来打游击
因军事经验丰富,在和川南游击纵队的共同整编下,王逸涛又被任命为纵队司令。敌重兵“会剿”刚开始,王逸涛夫人就被捕,加之生存环境多有艰难险阻,王逸涛意志薄弱、公然叛变投敌。
王逸涛背叛同志,带领敌人逮捕地下党员、隐蔽游击队员等,给游击区及地下党组织以很大损失。一直到解放后还在组织土匪武装和群众进行斗争,后来被生擒,公审中弹死亡,落了个令人痛心的结局。
这些艰难险阻没有使战士气馁,由政委徐策率领,和黔北游击队一起编成了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以刘干臣为司令员、徐策为政委。
不幸的是,7月游击队在一次作战中遭敌伏击,经一天激战后摆脱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圈,政委徐策作战中身负重伤,为了不拖部队的后腿,命警卫员将自己放了下来。
最后徐策被敌杀害,又有两百余名士兵死伤,游击队战后只剩下600余人。
余泽鸿继任政委后,将部队化整为零编成3个支队,分别在扎西,镇雄和叙永等地持续开展活动。
由于受到老百姓的拥护,不久便增加到千余人。
这次敌动员20余个团6万多正规军在川军潘文华,郭勋祺,陈明谦等率领下,层层包围游击区,严密阻击,追踪追击。情况对于游击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一是敌动员力量比游击队多60多倍,包括潘文华,郭勋祺等着名将领,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均大大超过游击队。
二是因无坚实根据地,游击队粮食弹药及人员补给不足,加之伤病员增多,兵力战斗力及灵活性进一步下降,不能同敌周旋。
三是游击队多数是政工干部王逸涛选择了背叛,缺少科班出身的军事指挥人才,致使以后的斗争失误连连。
战斗到1935年底游击队只剩下百多人,后埋伏于四川古宋县城西北,兵力分散,政委余泽鸿不甘心成为敌人的俘虏,把最后的子弹交给了自己,英勇就义。突围士兵重新聚集时只剩下20余人,刘复初继任政委。
游击纵队确定分两部份开展活动:
司令员刘干臣和10余人在古宋附近隐蔽待命,但很快因行踪暴露被地方民团逮捕,刘干臣受伤后选择了不当的俘虏,决定自杀,敌人残酷地割下了他的头,悬挂在县政府前的大树底下示众。
刘复初带着10多人进入兴文县的连天山休整,这也是游击纵队最艰险的时刻。敌以2个团围连天山,每日以机枪火力搜击。时值严冬,高山上大雪纷飞,身着单衣的勇士饥肠辘辘地与敌周旋。
事后刘复初回忆说,干部群众有吃有穿总是首先让位于战士,并带头负责哨所,刺探敌情,这让大家都万分感动。能够坚持下去,全靠强大的意志力,全靠战友间的互爱。
经1个多月追捕,敌在未找到游击队员情况下撤往市区。敌人一上来,刘复初就带领游击队员下山坡活动,并吸收一批新兵入伍,与此同时,伴随着伤、散、归的队伍,兵力增至200余人。
还没有恢复体力的游击队又一次主动出击,打击敌人。
1936年初游击队开过一次大会,认真总结以往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确定了开辟根据地、建立统一战线、避免对敌拼耗的方针。并确定刘复初为纵队政委、龙厚生为纵队长。
很快,游击纵队获悉长征另一红军任弼时和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已进驻贵州。为掩护作战,还未恢复生机的游击纵队果断地承担起牵敌的重任,积极主动地向川南、黔西北等地川军发起攻击,以致不敢冒然追击红军主力。
战士深知自己的行为不啻是鸡蛋碰石头,而且不可避免地引来了敌人的报复。但是他们时刻不忘纵队组建之初周恩来交代的任务,宁死不屈地执行着任务。
红二、六军团派出以阮俊臣为首的200余人的军队来参加游击纵队,组成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阮俊臣任司令、刘复初任政委,军队声势大震。
游击队在四川珙县附近作战时,击溃了国民党县长刘长治领导的县警备大队、四川第六保安团第十中队等部队,俘虏敌人1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这些作战不仅与红二、六军团大力协同横渡金沙江,还在军事和政治上产生重大影响。川军一连以游击纵队为单位起义参加游击纵队,部分绿林武装愿接受游击队重建,这支军队又扩大到一千人。
鉴于长远的需要,纵队又抽调得力干部分别奔赴川南,云南,贵州等地发动群众成立游击支队。
果不其然,红二、六军团出川滇黔向北挺进时,敌调集重兵,进行第二次“三省会剿之”。
由于与红军主力距离较远、孤军奋战等原因,游击队一直难以脱离被动。在十几倍于敌军包围的情况下,他们连续转移很难休息,伤病员越来越多,缺药少粮的情况下,不少战士倒毙于伤病肆虐中。
1937年1月游击队在川滇黔边区20余个县区艰苦转战三个多月后,终于被敌分散,险些全军覆没。
阮俊臣司令员独自到贵州去找贵州游击支队作战,一直打到1940年被敌逮捕杀害。政委刘复初因作战负伤,隐蔽治疗被叛徒王逸涛逮捕入狱。一直到抗战爆发,周恩来挺身而出,把他从监狱里保了出来。
游击纵队几位主要负责人,除了王逸涛投诚之外,或壮烈牺牲或被俘虏,再加上伤亡太大,再没有人重新组建游击纵队。
最初由游击纵队组成的3个游击支队,但仍坚持作战。
贵州游击支队由阮俊臣和赵文海率领,增至千余人,坚持斗争至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敌调集重兵“围剿”贵州游击支队,该支队最终因寡不敌众战败。
川南游击支队一直坚持斗争至1945年才结束,终因主要负责人被捕殉职。
云南游击支队由殷禄才、陈华久等人率领,坚持斗争至1947年国民党动员整编79师和边区十几个县上万地方武装来此“会剿”。殷禄才,陈华久等百余名将士相继壮烈牺牲,云南游击支队坚持敌后斗争12年结束了自己的光荣历史。
尽管大多数士兵都英勇献身了,但是还有一些士兵零散地隐蔽潜伏起来。他们在获悉解放军向大西南迫近时,重新整理,发现了当年暗藏的兵器,并不断发动群众同敌人进行战斗。
这些老练的游击队员对当地的地形、民俗风情了如指掌,后为西南剿匪作战和发动地方民众立下汗马功劳。
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悲壮,因一句号令而前赴后继壮烈殉国,可以说这就是“集结号”的现实版本。
抗战爆发时,该组织曾派遣刘复初与原游击队联系,但因故未成行。他们远在国民党牢牢控制着的大西南上,又被敌人不断包围而到处躲藏,所以很难恢复同中央的联系,多数人也没能等到回队的命令。
游击纵队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肩负太重的使命。他们最多只有千余人,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阻击敌人,往往会伪装成主力积极打击敌人,这些行为就像“自杀式攻击”一样。
可这就是他们的责任,为完成任务保全全局,甚至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特别是在军队分散,但是没有人忘了任务,这种对于组织的高度忠诚以及大无畏牺牲令人无比钦佩。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60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