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也被称作华夏文明,这方面如果从民族融合来讲,是华族和夏族的合称,进入周朝,这种称呼被称作诸夏和华夏。
并在后来商周时期逐渐成型,并与周围民族融合,逐渐成为今天汉族的前身。可你知道吗?这期间经历的历史变化,还有更早之前的部族战争决定了今天的姓氏问题。
在今天的文化中,姓氏可能已经被忽视,人们更多地在意自己的选择和个人的成就经历,姓氏认同逐渐弱化。姓氏认同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姓氏一方面决定了自己属于哪个部族,同时也能看出自己所属的部族势力究竟如何。以此延伸下来的族谱最后经由多方面的文化交融、战争、政治争斗,中华文明中的姓氏初步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
上古时期的蚩尤与炎、黄两帝的争斗书写了中华文明的新篇章,那么这期间的故事又是怎样的?这几个部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人们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文化的?而蚩尤在后来的故事中是怎样的结局?
文章将从中国姓氏文化发展、中国古代时期的部族文化和相关的史料记载来阐述这段历史,接下来一起看看上古蚩尤的后代有哪些?为什么有4个姓氏可能不属于炎黄子孙?
战神蚩尤
蚩尤在中国神话故事中相当于古代战神,在诸多后世流传的形象中,蚩尤从最初的人像逐渐发展成极具特色的动物融合形象,这也能从侧面看出蚩尤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
但抛开神话故事,历史中的蚩尤是神农氏炎帝姜姓的部落分支首领,在部族战斗中因骁勇善战而闻名。从现有的记述来看,蚩尤的活动年代与华夏族首领炎帝和黄帝相差无几。
而在后来的争斗中,蚩尤于涿鹿之战中战败,后来部分族人四散逃离,部分族人归纳在了炎黄部落的华夏族,剩余的一部分南迁。根据《逸周书·尝麦》的记载:“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类似的记述同样也在《盐铁论》中有描述。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蚩尤极有可能属于太昊、少昊氏族,古书记载中最多的,是关于蚩尤与其他部族首领之间展开的激战。
但上古时期的历史在许多记载中虽有丰富的叙述,但很多地方又存在矛盾。关于蚩尤战败和死亡,不同古书的记载结局不尽相同。
而这段历史恰好是构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段,后来的民族融合以及文化演变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黄帝在部族争斗中获得了胜利,统一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历史学家徐旭生认为,中国人的三大来源正是来自华夏,其余两族为东夷和南蛮。
另外蚩尤与黄帝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流派中也有不同评价,长期以来,中国社会都以儒家思想为主流。
其强调正统,历朝历代都认可成王败寇这种观念,因此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蚩尤大多是以负面形象出现。
春秋时期的蚩尤形象更加丰富,说法也更多,有人认为蚩尤和黄帝之间存在臣属关系,因蚩尤擅长制造金属兵器,所以主管金属冶炼,辅佐少昊。齐国管仲更是将蚩尤列为黄帝手下的臣相之首,由此可见蚩尤在中国古代有着很高的地位。
那么蚩尤战败后又是怎样的光景,而相关的姓氏问题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蚩尤的姓氏变化
三皇五帝时期,姓氏本身是代表着贵族身份的标志,数量稀少,而且十分独特,并且男女有别,女为姓,男为氏。
一来区别血统,二来判别子孙,从整体来讲,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是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的直观表现,由母系社会变为父系社会,姓氏变化是很重要的一个节点。
关于姓的假说在历史上说法不一,上古时期氏的起源在华夏族人中不仅有“氏”,还有“姓”的存在。从三代开始,确立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家庭成员之间牢固的亲族血缘联系的宗法制。这对推动氏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左转》《通志》以及《风俗通义·氏族篇》中都有提到氏的发展以及相关文化,而氏因社会制度和家庭关系等被分为9种起源。由此可见,姓氏问题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蚩尤战败后,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人们认为与之相关的民族有苗族、汉族、羌族和黎族。
先来说说汉族吧,这是我们至今最熟悉的一个民族,同样也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尽管在儒家经典中,蚩尤的形象多以负面为主,但是民间对蚩尤的崇拜却从来没有减弱过。中国华北地区都有相关的祭拜活动,例如《述异志》中记载,人民头戴牛角,在太原的村落中祭拜蚩尤战神。
同样的还有秦始皇的亲祭活动,将蚩尤归为八神之中的战神,后世帝王武将在出征之前都会祭拜蚩尤以寻求保佑。根据《古今姓氏辩证》的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其先以地命族,后分邹氏。”
此记载还引用了《元和姓篡》,其中写道:“蚩尤之后,以国为氏。”并在《路史·蚩尤传》叙述:“中原地区,后有蚩尤。”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蚩尤死后的族人虽然逃离,但是他的后代还存在,并以蚩、邹为姓氏。
而在《通志略》中,同样也叙述到蚩尤后人以地和官名为氏,并在潞州黎城县有黎侯故城,并多以“黎“为姓。除此之外,《拾遗记》中也详细记述了蚩尤后代的变迁,并以地为名,生活在今天的山东境内,以屠为姓。
由此可见,蚩尤虽然战败死亡,但他的姓氏得到了保留,并且后人在居住地的变迁过程中,更改为了其他姓氏。足以见得中国姓氏文化有多强大。
而羌族、苗族、黎族中,蚩尤后姓的相关记载并不多见,人们虽然有崇拜蚩尤相关的文化,多以一些史诗、诗歌、传说等文化形式表现出来。这几个民族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表现,但较难承认,因此学术界对其持保留态度。
文化认同下的民族统一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从姓氏文化中分类,上述姓氏所属的人也许并不属于学术意义上的炎黄子孙,可能是蚩尤的后代。
不管你是否属于上述四个姓氏中的哪一个,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更迭中,逐渐交融,逐渐变化,最后统一为今天的面貌。
另一方面,从蚩尤的姓氏文化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姓氏反映并且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从公元前2100年的夏朝开始,原始氏族部落逐渐转向王权,氏族内部以及部族之间的武力较量大量爆发。
但原始的血脉被保存了下来,而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女性为主导转为男性为主导。姓氏一方面代表了一个人的血统,同时也标志着一个人的出生和地位高低。这一点在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尤为明显,姓氏与封建礼制逐渐结合,名门贵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也逐渐成为中国人普遍的家族意识。
如今的姓氏问题已经不再被人们所详细讨论,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出身。姓与氏在今天不再成为重要的身份象征,它只是一个人的某种“记号”。
但姓氏合一恰好也说明平民地位的上升,民族融合成功,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变得更加统一。这一点,在中国如今盛行的大姓文化中尤为明显,最令人熟知的便是赵、钱、孙、李这四个大姓,全国几乎有一半人口都以此为姓。
而今中国56个民族中,尽管民族不同,但我们认同的文化都是一样的,所以本质上我们没有区别,都是华夏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