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最期盼的人就是外卖骑手。每天早起抢菜的时候,最先被抢光的不是菜,而是骑手。由于运力有限,外卖骑手的收入也直线上升,有骑手甚至1日可以赚到1万元以上,能顶过去1个月的收入。
和外卖骑手的风光相比,工厂工人的境遇就差多了,受封控措施影响,很多工厂都停工了,导致工人失去了收入,不得不离开工厂,另谋出路。
据央视财经报道称,现在的年轻人不愿进工厂,青睐互联网大厂,以及送外卖。据人社部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而某平台曾公布数据,疫情两个月内新增骑手58万人,其中40%来自制造业工人。
一个月前,“年轻人为何逃离工厂”的话题就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网友的评论大致分别两派,一派认为是年轻人没有老一辈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派人则认为是因为工资低。
年轻人对前一种说法啜之以鼻,对后一种说法也只认可是原因之一。那么,年轻人逃离工厂究竟是在逃离什么?
逃离不自由
“不自由”是许多年轻人出逃工厂的主要原因。因为城市规划和环保建设的要求,工厂选址大多都在市郊,且交通不便。选择到工厂上班就意味着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工厂转的。
有网友分享过自己进厂工作的生活:工厂行政岗位,早八晚六,每天工作10小时,一线车间工人则是早八晚八,每天工作12小时,且只能享受单休。刨除睡觉时间,工厂青年的剩余时间都耗在了厂里。
相比于市中心的丰富业余生活,工厂的社交圈则相对封闭,枯燥的流水线工作之余,是更为乏味的社交生活。在这样不自由的环境中生活时间长了,会消磨个人的奋斗意志和上进心,这对希望通过“进城打工”改善生活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显然是没有吸引力的。
而当骑手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骑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上下班的时间,什么时间有空,就在什么时间接单,想多跑几单多赚钱,就把可接单的时间设置得长一些。同时,接单计酬的方式也让骑手感到了“多劳多得”的公平感。
其次,骑手通常穿梭在繁华热闹的市中心,靠近便利快捷的各种生活娱乐设施,方便了骑手参与学习、社交,增加知识,提高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资本累积。
有人反驳说:“曾经的工厂生活也不自由,凭什么这届年轻人就不能忍受?”那要感谢数字经济的发展,让现在的年轻人看到了个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送外卖、做直播、开网约车……“进城打工”的青年有了更多的选择。
逃离又累又没钱
如果说年轻人不换手机、不买车是因为没钱,那么年轻人逃离工厂就是因为又累又没钱。
根据中智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制造业一线工人的年均收入为7.6万元,月薪约为6300元。但是不少工厂打工人表示,自己的工资根本没有那么高,大多数一线工厂员工的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而其他技术类岗位的工资会略高一些,但仍未达到6300元。
?
?
而骑手工资显然更让年轻人满意。上海交大2021年底发布的《骑手职业与城市发展》显示,超过7成骑手未来一年愿意继续从事这一职业。
外卖骑手的工资计算方法是基本工资+送件数×单价。据悉,骑手的基本工资有的是按照每小时17.5元计算,也有的是以2500元为底薪,而单件单价则根据距离不同所不同,一般在5—10元之间。
假设一个骑手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工作22天,一个月送出1000单,那么骑手月收入约为17.5×8×22+5×1000=8080元。显然,只要骑手肯吃苦,月薪过万元不是没有可能。
逃离社会的偏见
虽然国内制造业人才紧缺,但是舆论环境却还没有给到工人足够的体面。
首先,父母都更希望子女进办公楼工作,哪怕只是做一个处理杂事的前台,反而认为要技术的工厂更没有前途。
其次,媒体对这些工人的描绘更多也是学历不高、素质不高、收入不高的形象。年轻人也怕自己进了工厂后,就被贴上这些标签。
而媒体对外卖员的态度,更多是积极正向的。热搜上经常能看到“外卖小哥百米冲刺抱住跳桥女子” “骑手带1岁宝宝送餐”的话题。在外卖小哥的权益受损时,媒体也会呼吁社会关注外卖骑手的生存状态。
加之,网友也会在焦急等快递的时候调侃说:“外卖小哥是我此刻最想见的人。”这些更积极的舆论,给了骑手们更多的认可感和成就感。
所以,制造业不要总是抱怨年轻人不愿进工厂,而应该想想如何提升工厂的对他们的吸引力。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6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