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 神话故事
【狐狸墓】 庐山白鹿洞的后山上,有一个小小的土坟,坟前竖着了块石碑,上刻:胡氏夫人之墓。
胡氏夫人是谁呢?有一段传说。
南宋时,朱熹在白鹿洞讲学著书。他洁身寡欲,总是谆谆告诫学生要人品端正,非礼匆听,非礼品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因为他是板着画孔说教,学生都对他望而半畏。
一年春节,学生们都回家过年去了,只有朱熹一人留在在学馆里。元宵夜,天空下起天细雨,四乡隐隐传来花灯盛会的锣鼓声。朱熹孤灯独坐,开卷读书。在这空谷寒夜里,面窗前抖动的芭蕉叶,确有孤独寂寞之感,禁不佳吟出两句诗来:
细雨洒芭蕉,孤灯空寂寥。
话音刚落,就听窗外面传来了娇滴滴的声音:
不嫌奴貌丑,与君度春宵。
朱熹一惊:夜半更深,是谁家的女子在这儿?竟然和起我的诗来呢?他推开窗户,向外望去,只见窗外
有几枝芭蕉在雨中摇曳,远处一片朦胧,什么也看不见。咦,这就奇了!难道,是幻觉吗?朱熹满腹疑团,略略定了定神,重又伏案读书,注释《诗经·有狐》篇。读到高兴处,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有狐绥绥”等佳句来。
奇怪的是,窗外又传来一阵女人的声音,而且朱熹听得清清楚楚,还是首诗哩:
夜静更深人未眠、
心枕聊诵《有弧》篇。缘何圣化痴情在,欲海贤关一线牵。
宛啭轻盈的声音飞进窗内,诗的内容,明明是对自己而言的呀!朱熹又是一惊。再一次推开窗户,探头问外问道:
“是谁在外面吟诗?雨夜风凉,请进来稍歇!"
连问数声,无人答应。此时,雨过天晴,明月在天,树影铺地,庭院寂静,并不见有人呀!明明是位姑娘的声音嘛,她躲在哪儿呢?朱熹想了想,对!待我和她一首,用诗把她引出来,于是吟道:夜读《诗经》不爱眠,会心寝读《有狐》篇。静缘原订三生石,不是前缘莫乱牵。
吟完诗,朱熹对着窗外说:"外面那位女子, 如有兴致,敬请回诗一首吧!"
话音刚落,屋外突然响起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随即果然有一位女子回了一首诗:
孔门弟子莫轻狂,此是读经学圣堂。休趁夜深人静后,逾墙扮演凤求凰。
朱喜听将真切,特别是"凤求凰"一句,这不分明是在向我暗示吗?他急忙打开房门,走了出云,只见月照芭蕉,从芭蕉丛中,忽地跳出一个妙龄女子,把朱熹吓了一跳,忙问:"你是。。。。。。。
那女子说"我是五老峰下的狐仙,外出游玩而归,路过贵处。"
"啊!刚才吟诗的是你吗?"
“冒昧应和,让你见笑了"
朱熹细看那女子,高鬓云鬓,明眸皓齿,身姿绰约,穿着一套绿色衣裙,蹬一双绣花小鞋,满脸带笑,眉目含情。真是赛过天仙!朱熹看得都呆了。
狐仙见他那副傻呆呆的样子,忍不住“格格格”地笑出声来,故意说道:"非礼勿听,非礼勿视,你也忘啦"
朱熹一听,也笑了笑说:
“小姐,夜凉如水,莫冷坏了身子,请到房间里稍歇。”
狐仙又“格格格"地知个不停,说:
"你不是常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吗?"
朱熹哪顾这许多,说:“小姐请勿见笑,请吧"
狐仙也不推辞,跟着朱熹进了书房。朱熹又是让坐,又是倒茶,殷勤相待。狐仙呢,坐在书案前,目 庐山四
不斜视,专心翻阅起朱熹的《诗经》释来。灯烛光摇曳,映照得狐仙更加娇艳动人。
狐仙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才华横溢,她在阅读朱喜的《诗经》注释时,对其中某些不够确切的地方,还能一一指出。畅叙了自已精辟的见解,这使朱熹大为佩服。他想:元宵之夜,巧遇婵娟,真是三生有幸。他也顾不了平日对学生们的说教了,趋步上前,说:
“我俩相交,谈得投机,今日幸会,真是天赐良缘,小姐如不见弃,敢求百年之好,万望应允!"
狐仙说:“我是狐仙,难道你不害伯了?"
朱熹说:
“小姐才探貌美,天生丽质,真叫我一见倾心。昔日孔夫子见南子,还传为佳话哩。只要你我真心相待,定能百年偕老,何谈"害怕“二字呢"
朱熹披肝沥胆,海誓山盟,感动了狐仙。于是,在这元宵佳节,白鹿洞中,他俩终于结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打这以后,狐仙每日从五老峰晚来晓去,帮助朱熹注释《诗经》。两人夜夜相处,感情越来深,恩恩爱爱,如鱼得水。不到一年功夫,在狐仙的帮助下,朱熹完成了他的著作《诗经集注》。
可是纸是包不住火的。朱熹夜会狐仙的事,不幸被人知道,向礼部参了一本。礼部派了一名侍郎,专门来了解处理这件事。这个侍郎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为人老奸巨猾,把礼教奉为经典。他恶狠狠地对朱熹说:
“你要不说清狐仙跟你的关系,礼部将取消你的功名,革去你的官职,交刑部问罪!"
这可把朱熹给吓坏啦了!怎么办呢?一边是自已的功名、前程,一边是心爱的狐仙”,两头的分量都很重啊,他哪一头也舍事得丢呀!
这天晚上,狐仙又来了,她见朱熹面有愁容,忙问:
“观郎君今日面有不悦之色,不知有何心事?"
这。。。。。。怎能给狐仙明说呢!朱熹只好掩饰说:
“今日偶感风寒,身体略有不适,小姐不必挂心。"
狐仙关切地说:
“既是如此,你我早些安歇吧!"
这一夜,朱熹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俏悄地起了床,一限看见狐仙脱下来的绿色衣裙,便悄悄拿了出来,想把它藏在马厩里。心想:只要明天把这套衣裙交给侍郎,自己就能保住功名了。可是,他心里又隐隐作痛。:狐仙的百般恩爱,她对自己学问上的多方帮助,我。。。。。我又怎能全然抛弃呢!他手拿衣裙,左不是,右不能,踱过来,走过去,怎么也想不出一个两全之计。
正在朱熹犹疑不决的时候,那个狡猾的侍郎早已带了几个人暗中守侯在书院外面。夜深人静时,他见朱熹手拿女子衣裙,在马厩在外面转来转云,象热锅上的蚂蚁,便赶紧带了几如人冲进马厩,一把夺走衣裙,把朱熹惊得手足无措,忙哀求说:
“你们不能拿走,不能拿走呀!"
侍郡哪里理他,恶狠狠地吩咐手下人:
"还楞着干什么?快去抓妖狐!"
喊叫声惊动了狐仙。可狐仙失去了衣裙,当即现出了原形。她知事情不妙,赶紧逃出了书院。
打这以后,狐仙因为没有了绿色宝衣,再也不能变成美女来跟朱喜相会啦!朱赢心里象刀割似的,他难过,悔恨。唉!,都是我的罪孽啊!
有一天,朱喜在书房里思念狐仙,闷闷不乐,忽听外面一阵喧哗。朱喜出得门来,只见一个猎人,真背火铣,从五老峰打猎归来,兴冲冲挑着一担猎物。其中有一只负了重伤的狐狸,眼睁睁直望着朱熹,不时地滚出串串眼泪,好象在对朱熹说:
“朱郎啊!念在夫妻之情,给我一撮黄土吧!
朱熹心痛欲裂,忙掏出银两,买下了这只狐狸。把狐狸抱在胸前,眼泪滴在她的身上,心里在说:
“狐仙啊!是我害了你呀!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吧!\"
狐仙终于死了。朱熹把她葬在白鹿洞后面的山上,在她坟前立了一块碑,本想刻上“狐氏夫人之墓”。可是一想不妥,便改成了“胡氏夫人之墓”,留传至今。 #情感情感#?#原创美文神话故事#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7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