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的经济条件大多能满足购车需要,选择一款自己心仪已久的车辆也未尝不可。但说起买车,相信大多数车友关注的都是品牌、车型、驾车体验以及实用性,很少去关注细枝末节。
其实在汽车行业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减配”的情况,有很多不易察觉的结构都做了“减配”操作。在众多“减配”结构当中,轮胎部分更是成了重灾区。厂家为何要“减配”轮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车辆“减配”,是公开的秘密
对汽车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其实“减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合资车企当中。当然有些国产车也存在这一现象,但考虑到利益因素,情况并没有合资车那么严重。
尽管各大车企从未承认过“减配”,但相关业内人士早已将真相解开。从材质、到结构以及功能区域的设置,每一个细节都有“减配”的空间,为了避免购车者发现其中端倪,厂商便把心思用在了隐秘的部分。
比如阻燃材料与隔音材料,直接影响到驾驶体验,如果在这方面上“减配”,行车安全便无法保证(高温下自燃的概率提升)。与此同时材质偷工减料还会引起异味,让人在长时间驾车时感到头晕、恶心。
再比如雾灯方面的设置,部分车辆在大雾天气需要开远光灯才能实现有效照明,防止意外发生。而部分车企却在这部分“减配”,将专业的雾灯替换成氙气大灯,穿透性大减,导致雾天安全性大幅降低。
有网友表示,内部结构“减配”,非专业人士看不出来情有可原,就当吃个哑巴亏,但有些“减配”简直是把购车者当傻子。比如储物空间缩减、空调送风口不出风等等,其实都是“减配”造成的。
二、轮胎“减配”,年省8亿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容易被“减配”的部分外,轮胎也是厂家“减配”热衷的对象,同时这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部分。“减配”轮胎有利可图,各大车企在这当中自然捞到了不少油水。
轮胎“减配”主要分为三种方式,首先是更换品牌。比如一些合资车,原厂配备的是马牌、米奇轮、普利司通轮胎,按照一辆车“4(正胎)+1(备胎)”的规格,一套下来怎么样也要2000多元。
而这类车辆到了国内,做“减配”处理之后,轮胎的品牌就变成了韩泰、锦湖等国产品牌。总之厂家为了缩减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通常都会按照最便宜的牌子来买。
其次是通过降低轮胎速度等级(降低规格)的方式“减配”。比如一些车款的轮胎规格为最高时速240公里,而国内“减配”后,轮胎的规格就只能达到时速170公里的级别。规格不一样,造价自然也有差异。
最后是在备胎上做文章。对比全车轮胎“减配”,只“减配”备胎的情况已经算不错了。毕竟备胎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派上用场,大部分时候用不上,考虑到利用率不高,厂家就会换成非全尺寸备胎。
不少网友不理解,“减配”个轮胎能有多少盈利空间?跟大家算笔账,如果按照现阶段国内外轮胎品牌的价格进行对比,一辆车5只轮胎的成本,“减配”后就能压缩出400元左右。
如果部分车款采用R18、R19轮胎,成本差距还会进一步增加。就算某车企轿车、SUV对半销售,年销量总共100万台,轮胎部分的成本就能节省足足6到8亿。若是配原厂轮胎,反而会被嘲笑“行业良心”。
三、同样是轮胎,“减配”前后有何差异?
轮胎的价格不仅是因为品牌不同,在制造过程中,对材质、原料的把控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在实际使用当中,不同品质轮胎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比如刹车距离,原厂轮胎的安全性能会更加突出。遇到雨雪天气时,优质轮胎可帮助车辆减少打滑、快速停下,滑行距离能有效缩短。而“减配”后轮胎材质、规格改变,不仅容易打滑,刹车距离也会延长。
除了安全性方面,原厂轮胎在使用寿命上也有一定的优势。相同条件下,原厂轮胎的耐磨性更强,使用寿命更长,而“减配”后轮胎材质改变,耐磨性变差,发生严重磨损或爆胎的概率会有所提升。
总结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通过车辆“减配”方式从中获取暴利难免遭人口舌,特别是对于购车者是极其不公平的。控制成本应该站在保证性能不减分的前提之下,否则丧失群众信任基础,企业必然不能长久。
各位朋友,你买车时注意过轮胎吗?你还遇到过哪些“减配”的情况?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7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