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静安区法院对一起代购造假事件进行了判决。
案件中,一位奢侈品店店员谎称可低价代购,诈骗一位顾客7万多元,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案件反映出来的现象并非个例。“代购”凭借价格低、有正品保证等优势深受一众奢侈品爱好者的喜爱,然而层出不穷的售假现象成了行业的污点。
“在信任的代购那买了三件同款护肤品,两个是假的。”
“特地选了个小众品牌的包给自己当做生日礼物,没想到竟然是假的!还不给退!”
网络平台随处可见关于代购买到假货的吐槽。
那么问题来了,代购卖假货的猖狂现象,还有办法根治吗?
01行业风光不再,奢侈品代购成最大赢家
高光时期的代购行业,确实称得上“万亿规模”。
2005年前后,代购行业开始起步。当时在国外留学工作的人归国时,常会给国内的亲友代买国外的化妆品、奢侈品等东西;后来眼尖的人从中嗅出商机,做起了职业代购。
2018年时,中国居民一年境外购物达到约20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GDP排名第50名左右的国家一年的GDP。
代购发展如日中天时,我们很多人的朋友圈都会出现那么一两个专门发代购包、面霜、奶粉等信息的人,即便谁也不记得曾经加过他们。
2020年时疫情蔓延,代购们再也不能任意出国扫货;不过当年7月海南离岛免税新政落地,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提高至10万元,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
几乎一夜之间,朋友圈里的代购们有一半奔向了海南的免税店。
但免税店产品时常因为批次等原因引发消费者对于其真假性的质疑,这消耗了后者对代购的信任与耐心。久而久之,失望离场的人越来越多,一部分对这一行业仍抱有热情的坚守者选择转型,做贸易或贸易,品牌代理;
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是这个代购行业仅剩不多的活跃者——大代购、奢侈品代购这种掌握一定优质资源的玩家。
与个人代购相比,大代购足够的市场话语权,能让自己获得更滋润:小代购会主动找大代购做代理,并且大代购推商品时,手下的代理们会跟着一起推,触达的用户多了,产品不火都难。
小罗就是大代购的一员——她即便不运营自己的微信号,也可以通过代理拿到不俗的抽成,月收入超五千。
而奢侈品代购,则享受着客户粘性高、奢侈品稀缺性和高保值等优势,也属于活得好的一类。
在奢侈品代购行业做了近4年的小陈深得客户信任,成了不少奢侈品品牌的VIP,也结识了不少关系很好的大牌导购,能买到其他代购买不到的货、拿到内部员工折折扣;一旦有新品或者出现补货,导购甚至会提前打电话通知、帮她刷卡买单。
借着强大的人脉和资源,像小陈一样的奢侈品代购们甚至在之后的疫情常态化阶段都能接到不亚于之前数量的订单,甚至更赚钱。
但如今,在这个由少数专业玩家掌握话语权的行业中,也滋生出了一系列最终要消费者来买单的乱象。
02真假难辨,花巨款反成大冤种
随着奢侈品消费需求的扩大和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奢侈品鉴定逐渐成了人们的特定需求,催生出了新职业:奢侈品鉴定师。
一位奢侈品鉴定师曾透露,顾客拿来鉴定的商品基本上都是从代购渠道买来的,100个订单里有70单是代购的新品。
而这些代购的新品,假货率相当高。
根据奢侈品咨询平台“要客数据”显示,除了奢侈品牌官方渠道外的其他渠道,假货率高达80%以上:非直营专卖店平均假货率在20%-30%,集成店假货率超过60%,奢侈品代购假货率高达80%以上,微商假货率更是超过95%。
总体而言目前在中国市场,假货可见度已然超过真货可见度,超高的假货渗透率使得奢侈品假货的数量已经是真货数量的6倍之多。
高企的假货率背后是强大的假货产业链条。
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售假犯罪团伙规模堪比一个大公司,甚至拥有技术部、编辑部、客服部、推广部等全部门,可以说是架构清晰,分工明确。
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售假网站直接售卖,也可以与诸多代购相勾连,在广东、福建等地组织到假的品牌箱包、手表、饰品等货源后,将其转运到境外,在收到国内买家订单后从国外把东西寄回来,以便获得海外发货凭证和入境证明,伪装成是从国外直邮回来的货物。
当然,代购在销售假货时,也会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比如事先去到国际机场、在各商店拍摄“购物”视频,让顾客以为自己确实出了国。
而当消费者产生疑虑,对产品的真伪产生质疑时,代购们又会准备好一套内行话术,用“批次不同”、“原单货”、“走私货”等说辞搪塞过去。
为什么要售假?当然是因为在这个链条中,受益最大的是还是代购者。
举例来说,生产一个官网售价2万元的LV假包,需要花到1200元的制作成本,在代购者拿到货之后,以9000元的价格卖出,甚至有代购将其卖到12000元,这样来看,代购行业中的假货已经实现了650%左右甚至1000%的利润率。生产商基本上只能获得30%的利润,所以大部分的钱都进入到了这些奢侈品代购的手中。
诱惑如此之大,来钱如此之快,难怪很多曾经的“良心代购”也搞出了真假混卖的事件。
03维权无门?消费者谁来保护
当代购售假不再是秘密时,出现了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很多人消费者知道代购卖的是假货,还是乐此不疲地消费。
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山寨货拥有名牌的外观和设计,但是便宜,性价比非常高,在经济下行消费紧缩的年头,能满足一部分喜欢奢侈品的款式设计但经济紧张的群体。
二是一部分人单纯觉得原价奢侈品太贵,但依旧希望拥有那个logo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有更多人选择代购,只是图代购“便宜”,而并不想买到假货,可当真正买到假货时,却求助无门。
“一位顾客从天津开车来北京,拿来的四只爱马仕包都是假的,得知结果后,她便去代购那里退货。”
根据这位鉴别师介绍,那款爱马仕一次性买4个很难,一是数量少,在有购买条件的情况下,加上配货,每个要花300万人民币才能买到,4个包就需要1200万元人民币。而那位顾客400万元买到4个包,肯定有猫腻。
在很多情况下,知假售假的代购并不会愿意让“到手的鸭子飞了”,所以即便被追讨上门,也是杜撰出百般说辞拒不退换。
在代购奢侈品方面,可以说消费者完全是弱势的一方。在造假能力如此高超的现在,普通消费者很难从某个纹路、或某个五斤的色泽差异辨别某款包的真实性;那么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几乎全靠代购的“良心”还在。
近几年,虽然有关部门已开始采取措施打击假货市场,一些电商平台、品牌化妆品公司等也加大打假力度,但由于处罚力度小、电商微商平台监管难度大、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制假售假依然猖獗。
所以,从规则制定者角度而言,想要规制行业,有必要的是加大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加大电商的法律责任。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当自己在违背本人意愿情况下不慎买到假货时,如果与代购沟通协商未果,无论金额多少均可以通过诉讼方式维权,要求代购退货退款、甚至增加赔偿。
而对于代购们来说,代购的每一样东西本质上都是自己的原则、底线和良心,想要在代购行业持久生存下去,最不能辜负的就是消费者的信任。
参考资料:
[1]代购消失!电商法即将摧毁的万亿“行业”__财经头条 (http://sina.com.cn)id=1746360397728776744&wfr=spider&for=pc]
[2]揭化妆品制假售假黑产业链:雇用大学教授调制配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268015304007574&wfr=spider&for=pc
[3]奢侈品店店员谎称低价代购 诈骗7万多元获刑 (http://baidu.com)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7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