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中,许多玩家对“代练”一词并不陌生,对于代练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玩家在对局中遭遇代练“降维打击”后对代练深恶痛绝;也有玩家在遭遇游戏生涯“瓶颈”后寻找代练成功“渡劫”;当然,还有部分玩家在找代练后却发现自己的账号被游戏官方封禁制裁,但维权无果。
代练市场伴随着游戏产业飞速发展而不断扩大,但代练行业仍然处于法律难以约束的灰色地带。在这一背景下,对代练行业进行监管对于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01 代练的含义
网络游戏代练,顾名思义就是由其他游戏玩家代为完成游戏中的某项特定目标。通常代练的“客户”会通过网络等渠道寻找代练“打手”,在客户下单并提供游戏账号以后,由代练登录客户账号并完成提升游戏等级、获取虚拟道具等特定目标,客户最终支付约定的酬金。
如今,代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玩家个人行为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市场庞大的游戏行业。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和大部分第三方游戏交易平台上,都可以快捷地找到游戏代练,而游戏代练的业务也拓展到多种多样的服务项目。
代练行业的产生源于玩家的游戏需要,游戏玩家由于个人时间等因素限制,不能随时登录游戏,在此情况下玩家大多会请游戏代练帮忙获取经验或领取道具以提升自己随后的游戏体验。
游戏代练为客户提供服务、提升游戏体验的同时,却有可能影响其他玩家的游戏体验。例如在多人对抗的游戏中,高水平的游戏代练参与低水平的游戏对局,将明显造成游戏不公平;而游戏客户在提高游戏段位后,自身实力却并未达到相应水平,在接下来的对局中又会造成双方实力不均衡。此外,在故意输掉游戏帮助对方上分的“演员”,同样会影响玩家的游戏体验。
由于代练行为破坏游戏公平,通常被游戏用户协议所禁止。代练、外挂等行为若被平台发现则可能会导致游戏账号被封禁。部分代练机构则可能使用游戏外挂,也可能导致客户账号被封禁。此外,代练逃单、诈骗、盗号等现象也频频出现,损害了用户的相关权益,代练行为有待规制。
02 游戏代练的相关法律风险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对于代练活动的属性应当如何评价呢?我们可以从游戏运营商、玩家和代练机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分别加以判断。
1.代练活动中,客户与代练之间成立双务有偿合同
代练活动中,客户与代练之间建立了民事合同关系,代练根据合同约定完成指定的游戏服务事项,客户在代练完成任务后支付酬金,属于双务有偿合同。具体而言,这一合同性质类似于承揽合同,需要以完成客户指定的工作为履行义务的要件,并应对不能完成任务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如果账号封禁导致代练活动不能进行,代练并不应为此承担违约责任。
2.玩家购买代练服务可能违反游戏平台用户协议
网络平台用户应当遵守与游戏运营方订立的用户协议。目前很多游戏在用户协议中都明确禁止代练行为,违反协议内容的账号将可能遭遇账号封禁等处罚措施。因此,玩家在购买代练服务前应当认真阅读用户协议,避免因为违反游戏内部规范而遭遇运营商封号处罚。
3.破坏游戏公平的代练活动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代练与游戏运营方的关系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具体判断。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之规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并损害其他经营者利益的行为将会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果代练机构为对抗竞技类游戏提供代练服务,将会损害公平游戏环境并影响玩家游戏体验,此时应当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如果代练机构提供的服务是代刷金币、代打副本等,对于游戏本身的公平性和游戏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则一般不会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韩国的游戏产业更加发达,其关于游戏代练活动的立法则处于世界前列。2019年6月,韩国通过了《代理游戏处罚法》,规定以提升等级或提高分数为目的而代理他人进行游戏的游戏代练从业者,将受到2年以下监禁和2000万韩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在美国,知名游戏开发商暴雪(Blizzard)也曾经起诉过一家在游戏内宣传代练服务的第三方平台IGD并主张其行为违反用户协议,构成不当得利和不正当竞争,违反了《计算机欺诈及滥用法》的相关规定。最终,IGD与暴雪公司和解并永久停止其业务。
在未来,我国可以借鉴韩国等国家的立法,借助现有法律框架,对提供代练业务损害游戏运营的行为加以处罚,杜绝代练活动对游戏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
4、涉及游戏代练的其他问题
游戏代练活动不仅涉及提供代练服务中的问题,围绕这一活动还会涉及其他相关问题。例如代练打手和代练机构之间的关系认定、代练给用户带来损失、使用外挂进行代练活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论是在立法监管还是权益保护方面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一旦发生纠纷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例如,当前存在大量代练机构,这类机构往往以互联网公司或科技公司等名义注册,但实际从事的却是游戏代练业务。这类代练机构通过招募“打手”的形式扩大业务规模,但是其与“打手”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目前尚无定论。而一旦“打手”和机构之间发生纠纷,劳动争议解决机构对此往往不予受理。同时,这些受雇于代练机构的“打手”并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并且面临着超长的工作时间等困难,这些问题都难以得到监管和救济。
03 结语
现阶段国内代练行业尚属灰色产业,我国缺乏规制游戏代练行业的法律或行业规范,相当一部分游戏用户陷入维权困境。在将来,明确合法的代练活动业务范围并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和合同规范,或是清理代练行业乱象的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1]新浪网:《韩国出台法律惩罚游戏代练,将处以两年有期徒刑,中国还会远么?》
[2]PATENTARCADE ADMIN: Case Analysis: Blizzard Entertainment v. In Game Dollar
[3]中国青年报:《游戏代练灰色地带谁来管管》
[4]Game Res游资网:《游戏代练缺少监管和法律规范 从业者难获保障》
以上文章由众乐乐娱乐法供稿。
【众乐乐娱乐法】是由北京君众律师事务所孵化,并汇集了一批知识产权、侵权、金融、劳动法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合力打造的专注于文化娱乐产业的法律服务平台。众乐乐娱乐法立足于文化娱乐产业,深耕于法律,懂娱乐,更懂法,携手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笃定前行!
往期回顾
- 热词:职黑
- 豆瓣:有人模仿我的组?
- “算法推荐”经典案例评析——爱奇艺诉快手APP侵犯著作权案
- 电竞俱乐部的法律性质
- 感恩节,法律规定如何“感恩父母”?
- 自媒体蹭流量应有底线
- 热词:算法共谋
- 明星为什么要成立个人工作室?
- 动漫形象商品化权
- 数字音乐版权的默示许可模式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7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