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紧握焊枪,一手抓防护面罩,焊花四处飞溅,发出刺眼的光亮,手上的工件如同艺术品一般完美焊接成型……这样的情景,中国一拖能源分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陈浩然再熟悉不过。
从学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师,48岁的陈浩然已经与焊花相伴了30年。
业内人都知道,焊接是个苦力活,唯有勤学苦练,才能学精学透。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更要专一行!”自进入这个行业以来,陈浩然几乎没有一天懈怠,个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断超越、永不满足。他始终记得年少时父亲对他说的“技术能力是你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根本,真本事傍身最重要。”
年少埋下的信念加上一股子拼劲,经过30年岁月的雕琢,如今的陈浩然已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工作中的陈浩然 中国一拖公司工会供图
苦活累活也要做的细致
“整个人就像小笼包一样,感觉快被蒸熟了。”谈到自己在车间的工作,陈浩然解释说,焊接难,不仅在于环境恶劣,还在于焊丝燃烧时所产生的强烈紫外线、红外线、焊接烟尘等对人体都有一定的伤害。如果不小心被电焊弧光闪到了眼睛,眼里就像被撒了一把沙子一样,疼得一整夜都会睡不着。
一到焊接时,陈浩然不仅要带着防护口罩,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夏天体感温度能达到40度以上,工作不到十分钟汗水就能把衣服浸透。”陈浩然说。
为了心中对于技术的追求,刚开始入行时,陈浩然一天中有12个小时都“泡”在工地上。遇到特殊的作业部位,他也不叫苦不叫累,蹲不得、站不下,就曲着腿、弓着腰,一道焊缝下来,手臂酸得都抬不起来,却最先去检查自己的工作成果。
“焊接虽然是苦活累活,但需要心细手稳。”说到这里,陈浩然举例说,焊接后的压力管道须经过X光探伤检测,若有夹渣、气孔、裂纹等焊接缺陷,将被判为“不合格”,修复成本较高,严重的还将导致工期延误,影响一线生产。
“如此细致入微的工作,要想一次焊好,不下苦功夫不行。”陈浩然说。
30年来,身边的工友来来去去,陈浩然硬是凭着韧劲,坚守到了现在。多年的劳累,陈浩然的身体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前不久,工会组织在艰苦岗位上一线职工体检,这份报告中,发现陈浩然的腰、腿、眼睛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身上还有不少被焊渣烫伤的疤痕。
一身疲惫换一身技艺,时光和努力没有辜负陈浩然,他把握着心中的标尺,激励着自己从学徒成长为了远近闻名的工匠能手。
陈浩然在生产车间 中国一拖公司工会供图
技能人才更要有创新意识
在所有的焊接中,天然气管道是难度较高的一种。
“管道一般架设在高空,下部需要仰焊,位置固定,要挪的只能是人,操作难度很大。”陈浩然说,仰焊时熔化的焊丝金属因重力作用容易下坠,使熔滴过渡和焊缝成型困难,焊缝下面容易形成焊瘤,背面则会出现内凹缺陷。
经过长期思考和多次试验,陈浩然摒弃以往的由外向内送丝法,改为由内向外送丝,使熔滴金属在很短的时间内由焊丝过渡到熔池中,有效避免熔池下坠,促使焊缝成型美观。此法熔滴金属较多,增加了约20%的工作量,但管道一次探伤合格率近100%,效果显著。
“每次创新和挑战都是和自己的一场较量。”陈浩然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企业引进了焊接机器人,但在操作的灵活度、创新度上,技术工人仍有不可超越的优越性,“这就决定了技术人员与自己的较量不可停止”,陈浩然说。
“国家鼓励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一线工人,对创新的追求十分必要。”作为陈浩然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创新始终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近年来,他带领11名工作室成员完成各种创新项目182项,解决了一连串的生产难题:完成1800分离机纯化器节电改造,一年可节约用电20.7万千瓦时,节约生产成本约13万元;同靳保国劳模工作室联合攻关,焊接修复从德国进口的高压油管,为企业挽回停工损失400万元,节省费用18万元;为兄弟单位提供技术支援100余次,创收和降本价值达662.2万元,他个人也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传承追求技能的本心
“焊接考验技术,更考验人心,很多年轻人沉不下心,不想吃苦受累,所以电焊行业普遍存在年龄断层的问题。”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焊接工作拥有万分热爱陈浩然逐渐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以他命名的工作室成立以后,他更是感觉到传承的重担压在身上。
2016年,中国一拖焊接培训中心正式挂牌。对于自己在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陈浩然从不吝于分享,向工友们传授焊接技能毫无保留,直到教会为止。
作新时代工匠的传承者,陈浩然还依托劳模工作室持续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各类技术比武,带动更多年轻工人成长,为企业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在比中学,在赛中练,公司党委和工会提供了很多技术比武的平台,为年轻工人的成才成长提供了一个快速通道。”陈浩然说,自己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除了自身努力,主要得益于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以及工会给予的锻炼平台,才有了施展技能的平台,“现在年轻人越来越能挑起大梁,基本都是‘90后’的年轻人。
而逐渐成长起来的徒弟们在多个比赛中展露锋芒。2021年,陈浩然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李贺、沈远航参加洛阳市焊工技术比武获得第二、三名,被授予2022年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高技能人才是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希望,做好传帮带工作,是‘老师傅’们的本分。”陈浩然说,现在看着一个个徒弟“出师”,甚至比自己取得成就更加令人欣喜。(王佳宁)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8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