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教程

文\本刊特约撰稿 张凤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大文豪苏轼曾这样描写海南的“打春”习俗。古时,海南人将藤竹扎成牛形,外抹以土做成春牛,立春当天由地方官执杖鞭打春牛,揭开一年农耕的序幕。立春后,田间开始忙碌起来,犁、耙、牛轭、锄头、铲子、水车等农具纷纷派上用场。

一部农具史,称得上是半部农耕史。目前正值春耕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近海南古代的农具。

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教程

黎族骨铲。

石器:

海南最早的农具

新石器时代,古人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但还没有专门的农耕工具,也缺乏耕作经验,只能沿用旧石器时代的采集和狩猎工具,并逐步改进以堪农用。

据考古发现,一万年前海南岛已有人类生活,当时的农具大部分为石器,木质、竹质、藤质农具很少。截至目前,海南省博物馆共藏有344件新石器,这些新石器出土地点多为乐东、三亚、陵水万宁、东方、白沙琼中等市县,大部分被发现于河流两旁的山岗或台地上。其中的农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锛、石锄等。这几种农具形制规整,磨制得比较精细,刃部锋利,一般用来平整土地。

石斧和石锛的外形与当代的铁斧、铁锛相似。石斧有两面刃,柄与刃缘平行,石锛仅有一面刃,柄与刃缘垂直。石铲是一种棱角对称、打磨光洁、肩上有小柄的复合式劳动工具,主要应用于水田耕作。石锄则是远古时代一种横斫式的翻土工具,形式多样,一般比石斧薄一些,比石铲厚一些。

而古骆越人正是这些新石器农具的主人。学术界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古骆越人中的一支演化成了后来的黎族。古骆越人在靠近河流的土地上,通过钻木获得火源,然后用火把杂草烧掉,再用石锄、石锛、石斧、石铲等农具整理土地,种植作物。

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教程

黎族竖铲。

黎族长砍刀:

除草、割藤均可用

汉代,海南开始有种植水稻的文字记载。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岛设珠崖郡、儋耳郡及十六个县,开始有文官到海南任职,这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和先进农具的传入。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儋耳、珠崖郡,男子耕农,种禾稻苎麻。”唐《初学记》记载,海南天气炎热,水稻一年三熟。考古、史书和研究文献表明,汉唐时期海南岛已经出现了青铜、铁质农具。海南考古发现了汉代铜斧铜刀等农具,其中的两件铜斧出土时保存较好,斧身光素无纹,斧面呈椭圆形,圆弧刃,后附椭圆形銎孔。

明清时期,海南人开始用水车灌溉稻田。明代顾岕所著《海槎余录》记载,在靠近江河的地方,人们把竹筒装在天车(水车)上,不用人力,靠水流和重力的作用,水车日夜自行吸水灌溉稻田。清光绪《昌化县志》记载:“(水稻)分秧之后,民无男妇老稚,昼夜力田,踏风车取水灌田。”明清时期,受地形地势、灌溉条件等影响,海南岛水稻种植区多分布于东部和中南部,灌溉比例最高的是万州、崖州和儋州,分别达85%、84%和74%。

相较于水稻,海南旱稻的种植历史更为悠久。唐代,人们把“刀耕火种”称为畲田,唐相李德裕被贬崖州司户,在前往崖州的路途中,他惊奇地发现,海南人居然五月就可以收获一茬山栏稻,然后烧田、备肥准备下一次种植,三更时分报潮鸡提示要涨水,守渡口的津吏会马上告知大家这一消息,于是才有了“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这样的诗句。

黎族先民在山坡上种山栏稻,至明代仍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他们种植和收割山栏稻的农具主要是黎族长砍刀和手捻刀,人们形象地将用长砍刀砍掉山坡上的杂树、杂草备耕称为“砍山栏”。黎族长砍刀是一种弯刀,在海南农村比较常见,由木柄、铁刃等组成,刀刃在内侧弯钩处,十分锋利,刀背粗厚。这种砍刀适用范围广,除了“砍山栏”,还可以用来清除农田杂草、采割藤条、砍柴、修理工具等。海南盛产各类藤状植物,早在唐代藤条就是海南上交朝廷的贡品。海南中西部山区的黎族百姓采割藤条,最常用的工具就是长砍刀。

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教程

黎族手捻刀。

手捻刀一般用木材做圆盘,再用竹子做一个与圆盘垂直的手柄,在圆盘中间开圆口,开口处安装刀片,收割山栏稻时,用食指把稻穗压入圆口处,然后用力压向刀口,切断稻穗。手捻刀是收割山栏稻的专用农具。山栏稻大多长在山岭上,分布较为零散,用手捻刀把稻穗切断并收集起来,操作比较方便。以前,黎族人一般不用镰刀收割山栏稻。

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教程

五指山市水满乡的农户在犁地。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牛轭

连接耕牛与土地

我国春秋时期开始以牛耕田,至战国时期以牛耕田更为普遍。在海南岛上,平原地区较早使用耕牛,中部山区、丘陵地区直至明清时期才逐渐普及“耕牛犁田”的农业生产方式。海南省博物馆展陈着清代的黎族牛轭、黎族木犁头,材质均为海南黄花梨。牛轭是耕牛犁地时需配套使用的农具,牛颈处有一个肩胛骨形成的峰,牛轭套于此处,有利于牛发力拉犁。一犁酥润万牛耕,阳春三月,耕牛拉着牛轭,牛轭带着缰绳,缰绳引着木犁,耕夫扶着木犁,犁铧翻着沃土,这是以前海南农村最为常见的春耕图景。我国古代以农耕立国,由于牛轭十分重要,各地出现了不少含“牛轭”的地名,比如牛轭山、牛轭湖、牛轭湾、牛轭村等,海南省的南沙群岛,有一个形似牛轭的岛礁,名为牛轭礁。

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膛线拉刀加工制作视频教程

黎族牛轭。本稿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是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生长着一批特殊的农作物,因而也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农具,比如割胶农具、采香农具。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在海南岛上大规模种植橡胶树,从此橡胶树成为海南重要的经济树种。橡胶树长大后,胶农要在夜间割胶以收集胶水,割胶刀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70多年来,海南胶农手中的割胶刀多次变化,从最初使用的长柄拉刀,到推式胶刀,再到后来的电动胶刀,以及近几年亮相的全自动割胶机器人,新农具的出现明显提升了割胶效率。

从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农具,到明清时期的犁、水车、风车等铁质或木质农具,再到现在的旋耕机、排灌机、收割机、割胶机器人。变化的是农具的模样和农业生产的形态,不变的是人们对海南这方沃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系海南省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工作人员)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9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