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_长亭外》歌曲,王维《送别》

#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叔同出生的时候,据说有一只麻雀口中衔了一个松枝儿,飞到了家中。接着父亲李世珍的四夫人王氏,就产下了一枚男婴,当时已经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当时的李世珍已经快70岁了,老来得子,对李叔同就更加疼爱。

所以,原本生活优渥的李家,在家门口买了一座更大的深宅大院,全家人都搬了进去。李叔同从小饱读诗书,他们家的藏书楼延古堂里面,珍藏了大量的古书典籍。李叔同常常把自己藏在书海之中,汲取养分。除了读书,他还喜欢书法,绘画,京剧,少时的他,登台演过《趴腊庙》《落马湖》,都被台下看客一直拍手称好。

《送别_长亭外》歌曲,王维《送别》

少年时期的李叔同,并非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相反在诗书的浸润下,长成一位翩翩公子。成年的他,奉子成婚,娶了妻子俞氏,婚后带着母亲迁居上海,到南洋公学读书。后续没过几年,母亲去世,李叔同悲痛万分,带着母亲的灵柩再次回到天津。葬礼上,全家披麻戴孝,李叔同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一身素装,弹起了钢琴,唱起了哀歌,也许那个时候,他内心的叛逆,已经显露出来。

《送别_长亭外》歌曲,王维《送别》

图片来自网络

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学习油画,钢琴,作曲,师从川上音二郎,藤泽谦二郎研究新剧。这时候,美国的一首民谣《旅愁》由日本作曲家填词介绍到日本,李叔同特别喜欢这首歌,略带忧伤的曲调让他想起了昔日一位家庭遭受磨难与重创的好友许幻园

1914年的民国,当时的社会混乱。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好友许幻园准备赴京讨回公道,离别时,许幻园只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家中落难,就此分别。后会有期”,他连李叔同的家中都没有逗留,便消失在漫漫夜色之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把这段与好友惜别的情绪,融入这个《旅愁》的民谣中,创作了《送别》这首歌,歌曲传入天津之后,津门名士陈哲甫续写歌词:“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离别。”

《送别_长亭外》歌曲,王维《送别》

留学归来后的李叔同,在天津高等工业学校任图案教员,又到直隶模范工艺学堂任国画教员。直到1912年,李家也遭遇变故,原本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些捉襟见肘。李叔同把家人安顿好之后,一个人跑到了上海,先是在上海城东女学任教,后在《太平洋报画报》担任主编。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檐,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拖。

上述这首词,是李叔同在担任太平洋报主编的时候,创作的《忆儿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儿时的眷恋,以及对时光匆匆的愁绪。正如现实中每个人,小时候盼望着长大,长大后,惊然发现岁月如梭,而儿时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再也不见!

《送别_长亭外》歌曲,王维《送别》

经历了家道中落的变故,李叔同毅然决定投入佛门,在1918年农历7月13日,跑到杭州虎跑定慧寺落发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他写信给家人,让他们吃斋念佛,叮嘱两个儿子用功读书,以后从事教育,教书育人。一家人收到信后,泣不成声,但也尊重了他的选择。

《送别_长亭外》歌曲,王维《送别》

至此,著名书法家,教育家,音乐家,弘一法师“横空出世”。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那枚麻雀衔来的松枝,一直被他带在身旁。如今天津的李叔同故居,并非原址,虽然是异地重建,但是也尽量的还原了李叔同的成长环境。如果有朝一日,你来天津旅行,不晓得会不会去一趟海河边上的弘一法师故居,去看一看呢?

《送别_长亭外》歌曲,王维《送别》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9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