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导致拖延症发生的变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必须从"deadline"思维转变成"knowline"思维。
传统认知中,拖延症是个体做事习惯与性格所致,因而通常将事务拖延的责任归咎于个人而忽视导致拖延症的外在原因也在发生变化。
那么,数字时代背景下,导致拖延症成因的主要变因是什么呢?
伴随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整体处于一种加速态,外部信息传递速度与内在信息接收速度呈现严重分化,我们每个个体接收新的任务信息节奏变快,任务发布方对于任务结果反馈的要求速度同时变快,个体在消化新的任务信息过程中,从客观上会产生滞后,从主观心理上会不知不觉会产生拖延情绪。
数字时代的心理拖延有三重特征:
一是时间上来看,任务明显加速。发布方的任务给出速度明显变快,发布方的任务变更或增加方式显著简便,发布方对于结果要求的速度明显加快;
二是从内容上来看,任务明显变细。数字时代不仅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同时也导致信息内容的细化程度、迭新程度增加,导致消化的时间增加;
三是从个体来看,干扰明显增多。数字技术在拓展人的虚拟自由空间过程中,也逐步将人封印在茧房场域。外部各种娱乐资源、新闻资讯等充满“趣味”的信息,成为任务完成的干扰因素。
概括来说,数字时代的拖延症程度与对新任务的不熟程度成正比。
面对数字时代的拖延症,我们不仅仅是要强调个体自律,更要去适应新的节奏,以新的方法应对。
根据对于数字时代拖延症特征总结与原因分析,破题的关键在于“熟悉任务”。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们普通人绝大部分都不熟悉鱼和鸟的品种、习性等等,然而接近水的渔民知道各类鱼的习性,靠近大山的樵夫能够分辨各种鸟的声音。其中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近”,要努力接近、充分熟悉,用好时间去熟悉任务,调动大脑神经元对任务兴奋起来,不知不觉中完成任务的全部构想。
因而,解决拖延症必须从"deadline"思维转变成"knowline"思维:不能单纯依据截止日期去倒排任务,刻板的任务时间节奏只不过是形式上自我满意,而应该通过熟悉任务使自己兴奋起来,具体做到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接到任务的日期就是"knowline"日期,必须从当天就开始有意识的熟悉、思考这项任务,把干扰源占用的时间用来搜索了解任务相关背景;
第二,在熟悉思考任务过程中的过程中,一定控制要把产生的各种想法即时记录下来;
第三,在任务截止前两天一定要实现任务的基本完成,再通过两天时间进行修改完善。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9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