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在工业制造业用过国内ERP软件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抱怨:真特么难用,是不是开发者的脑细胞不够啊?
由于我国的工厂中低层管理者或者数据传输者的业务水平不高,自身对系统的认知不足,在操作复杂的ERP系统的时候,很难从自身业务的惯性思维跳转到系统思维。拿普通的服装加工企业来讲,仓库主管的学历居然只有高中学历,对于电脑操作的经验几乎为零。平时物料的进出库,居然还是手工填写台账。
突然转成ERP系统,这就让原来的仓库主管不得不辞职,造成企业管理的混乱,说到底,就是企业不愿意加大培训力度,生怕自己培养的人才,最后被别人挖走,大家都在死命内卷。
国内的ERP开发商,没有工矿企业的专业人才,它们只是软件开发外包单位,对于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管理流程、财务规章制度等,只能生搬硬套,而不懂得根据工厂、行业的特色做出灵活的调整。当然,企业的管理流程中,也有很多不符合规范的地方,这就是习惯思维与规章制度之间的矛盾所在。
毕竟代码的重新编写具有相当深的难度,开发单位的专业知识不够,与委托单位的沟通存在较大差异,要、他们推翻原有的模板,自己编写一套,难如登天。不是不愿意,而是成本划不来。
而一套ERP系统定制出来之后,试运行、测试改版、正式运行、临时调整、政策调整等环节,企业与开发商都很伤脑筋,有时候,开发商从市场上消失了,企业的ERP系统,就是孤魂野鬼,想要升级都不可能了。
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其业务覆盖面非常广,从原材料到世界范围内的销售管理,都有涉及,涵盖了生产制造、科技研发、国际营销、财税管理等一系列流程,是典型的产学研一条龙企业。
自身还具有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的特殊体质,鸿蒙系统已经在手机上铺开,在桌面电脑系统,正在攻城略地,这样的企业,没有被眼前利益所陶醉,没有开发什么:某团、某多多、某滴这样的表层应用,而是扎根工业制造,这一点是令人钦佩的存在。
企业资源管理是一项巨大工程,尤其是业务跨度很大的企业,华为在这方面是领军人物。
因此,基于华为自身管理框架衍生出来的ERP系统,能够适应绝大部分生产制造型企业,还能从换位思考的角度,站在对方企业的需求层面上考虑,对软件进行优化或者定制。
这是普通软件开发商望尘莫及的优势。
有这样一个实力派竞争者的参与,整个ERP市场会迎来彻底的洗牌过程,以往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的ERP企业,纷纷被赶下海,看看到底谁在裸泳。
我们的市场经济需要这样的喷火龙出现,才能去芜存菁,让我国的应用软件市场越来越强大。
记住,这是华为,不是其他菜鸟企业。
(图片来自网络)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0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