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丨 陌小茶
编辑丨 紫石晓影
- 张一曼是一个崇尚自由,却被黑暗社会吞噬的悲情女人,同时她也是本片中唯一一个死亡的角色。她对生活有着超前的思想,她渴望自由任性又洒脱,但其实她从没自由过,她的开放观念是不会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张一曼的头发其实是她对爱情的一种寄托与渴望,所以她才会给铜匠送那一缕头发。
但校长把她的头发剪完的那一刻,她的世界崩塌了,她不相信,也不敢相信,所以她选择了去“疯,可让她直接走向死亡的是校长的“神助攻”,被校长抓回来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决定,离开这个让自己活不下去的世界,枪响了,张一曼也解脱了。她是整个事件的受害者,也是这个社会中被淘汰掉的那一个失败者。
2.铜匠是 一个充满兽性,但又想打破自己奴性的“野人”。没文化、穷酸、活在底层的一个小人物,在遇到张一曼之前,他老婆对他打骂他甚至都不敢吱声,他虽然活着,但却毫无存在感,在张一曼睡了铜匠之后,他内心开始发生转变,他其实根本不爱张一曼,但张一曼的出现让他觉得自己像个人,有了主动权,他逐渐享受这种快感,“驴得水”是吕得水,不再是一头牲口,它是个人,他想摆脱现有的生活。
但张一曼扇的那一“巴掌”却把他打回了现实,要知道,野兽之所以是野兽,是因为他们没有人性,黑化后的铜匠披上了貂皮大衣,真正的兽性明目张胆且张扬的摆在大家面前,在校长自以为是的教育下,愚昧的铜匠并没有走向文明,强制性、一厢情愿式教育,不从根本改变一味追求改变,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对身边的人造成反噬。
3.周铁男,他是一个有着最阳刚的名字却最怂的男人。他的确勇敢地站出来反抗过,看起来很爷们,但当看到枪的那一刻,他就差尿裤子了,他保护不了任何人,他现在只想保住自己的小命,铁男,铁男,这个名字念出来真是“满嘴讽刺”。这就是典型的看似大义凛然,遇事就变软蛋的大部分人。
《驴得水》中让人细思极恐的人物性格,这类人你都见过没有?
四、孙校长。教育工作者,看上去最憨厚却是最自私的人,他的每句话也是整件事的“导火索”,每当整件事情要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校长总在用谎言一次次维护,他为了达到心中自己的教育梦想,不惜牺牲一切,看似心中无钱无利,却一次次丧失心智走火入魔,最后也是他亲手剪掉了张一曼的头发,彻底逼疯张一曼,甚至在最后荒唐的将自己的女儿推了出去,让她嫁给铜匠,“顾全大局”的他用自己的“大爱”去拯救自己的教育事业,打着教育的旗号,进行道德绑架 ,利用别人成全自己。
五、裴魁山。一个自私自利贪婪到极致的男人。表白张一曼被拒绝后,他的爱意立马变成了恨意, 他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侮辱,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和别人睡在一起,让他变得愤怒,让他抓狂,在最后对着曾经爱慕的对象破口大骂,往对方心里扎刀子,那种恼羞成怒的模样和之前的嘴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就像裴魁山在大夏天依旧穿着那身皮雕,他似乎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来掩盖自己,他的确是一个追寻爱情失败的男人,可是他可怜吗?得不到就诋毁,他真的是爱情里的败方吗。
6.孙佳。唯一一个想要真正解决事情的正面人物,在这浑浊的事件里,她是唯一一个作为旁观者的人,带着一颗善良的心,想要打败人间的恶,但仅凭她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弱小的力量终究抵挡不了众多黑恶势力,而他,作为校长的女儿,也只能被迫听话。最终,在恐惧的支配下,她选择了妥协,选择成为“帮凶”,生活一步步把她逼向了绝望,他也只能虚伪地苟活下去。
一部影片看下来让人毛骨悚然,用着最平淡的民间故事,讲着最普通不过的一群人的经历,初看时还能捧腹大笑,后来就觉得这个故事背后并没有那么简单,它细思极恐,人性到底是什么,是光明什么是黑暗?
《驴得水》为什么这么压抑,那是因为从头到尾都贯彻了两个字——“荒诞”。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这是一所教书育人的学校,可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其次,一头驴竟然是班主任,这头驴还要拿着教育局按时发放的工资。
这部由话剧改编的黑色幽默剧,真的只是讲了一个“笑话”吗?其实电影的开头,就已经把人物特点表明了。
驴棚着火了,周铁男拿着扫帚第一个冲了上去,看似是在救火,实际上根本没在出力,而张一曼为了救火,顾不上自己,直接选择进了驴棚,而裴魁山拿着铁锹跑过来就在这一直填土,根本没顾及张一曼。
等到校长跑来支援,在旁边指挥着全场,火却越烧越大,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摆烂,任由大火蔓延,这时候,校长的女儿佳佳跑了过来,可以看出来,只有她是真正想救火的,却遭到了所有人的阻拦。 救火这一段其实就是整部电影的一份缩影,也暗示了电影的结局。
裴魁山与校长的对话也极具讽刺性,他口中的“贪、愚、弱、私”也正好对应了影片中四个主要人物身上存在的问题。
都在大家认为这是一部喜剧的时候,画风突变瞬间扭转剧情,让人越看越笑不出来,伪装的面具下一张张丑陋的嘴脸渐渐暴露出来,让人无法直视。
为什么能让人越看越压抑,没有勇气看第二遍呢,那是因为,影片中的那类人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育高层的贪污腐败的现象不仅出现在那个年代,在如今也不见少,甚至还没有彻底解决。
影片的背景是1942年,1942年,这是什么概念,那时候抗日战争都还没有结束,在充满硝烟的年代,整部影片没有一个战争镜头,但在这里却进行着一场安静的“乌托邦”。
真正让人感到害怕的不是战争带来的死亡,而是思想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带来的慢性死亡,人性的泯灭带给人的恐惧感。
影片中四个人物性格鲜明,在整个剧情的推动下,把讽刺和隐喻性发挥到了极致,人物嘴里的台词也正是导演想通过影片对观众说的话。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1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