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_,七夕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_英语

8月3日晚,由“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系列讲座第六讲在腾讯会议平台以直播形式开展,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常建华教授主讲,浙江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毕雪飞教授担任与谈嘉宾,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张勃研究员担任主持。本次讲座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学生会承办,得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首都之窗”的大力支持和花园路街道的积极参与。

多元视野看

七夕节的由来与民俗

七夕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_,七夕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_英语

讲座中,常建华教授认为七夕节作为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标志性节日,有着较长的形成过程,同时具有多样性的形成因素。学术界有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需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加深对七夕节的认知。随后,常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记载、从多个维度详细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其中包括基于星辰崇拜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由来与发展、七夕节源于夏季新年说、七夕节源于祈求丰穰说、七夕节为乞子之日说。在乞子之日说中,常教授介绍了杨琳教授的观点,通过最早的七月七日民俗活动,即东汉时期“曝经书及衣裳”,认为七夕节可能出现于东汉时期,而七月七日作为节日,则与鸡人日密切相关,从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现象与生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在七夕节的民俗方面,常教授通过史料介绍了七夕的乞巧习俗,如穿七孔针、蜘蛛乞巧、生豆芽、浮巧针等,还介绍了望天河以卜米价、看巧云风俗、七夕相关的食俗等。

与谈嘉宾毕雪飞教授认为常教授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旁征博引、详细梳理了牵牛织女二星演化、夏季新年说、祈求丰穰说、乞子之日说和民俗事项。随后,毕教授将视野转移至海外,通过“七夕高辛氏子说”“七夕嘉祝说”来介绍日本的七夕节,并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对于日本的七夕乞巧等风俗,毕教授图文并茂的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民俗活动,比如宴请大臣、作七夕诗歌、展示丝织品、祭祀仪式等。最后,毕教授介绍了近期在国内萧山的调研成果,包括七夕巧竿展示手工花边、浮针乞巧、槿柳叶洗头等。

七夕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_,七夕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_英语

讲座最后,张勃研究员进行总结,他表示本场讲座非常精彩,补充了古今中外的七夕相关知识,并指出对七夕等传统节日的起源研究是节日研究的重要课题。常教授展示了七夕节的起源具有多元性,毕教授展示了日本七夕节在传播中的在地化过程,两位教授的讲解丰富了我们对七夕节的理解。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七夕节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赋予了节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为长久的生命力,让七夕节在今天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本次活动是“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继冬至、腊八、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后举办的七夕专题系列活动之一。在未来,“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将继续以节日为专题举办相关特色活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本次讲座视频回放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v2/cloud-record/share?id=fd7e679f-63e1-4e9f-9846-0edb3c41060a&from=3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29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