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投诉电话24小时人工服务巴中,华为客服投诉电话24小时人工服务

1、三顾茅庐请老师

昨晚睡前看朋友圈,看到个田涛访谈的陈珠芳老师的片段,讲述了很多陈亲身经历的,关于当初华为创业的故事,很是吸引人。

看了后,感慨良多,迟迟不得入眠。毕竟也是当初奋斗过的热土,也曾充满梦想,离职时也曾热泪盈眶。

现在在外十年磨砺,加上当初几年亲身经历,也更多了一番不同的理解。没事就来聊聊了。

我去华为的时候,陈好像已经彻底退休了,只是在文件上看到过这个人,不是很了解她,也没能感受到那个时代。

陈珠芳说,她和任正非在83年就认识了,任当时才三十多岁,可以说是十分久远了。

那时还没华为,任正非是南油集团派出的代表,陈珠芳是华科大负责院里研发的老师,华科大想和南油成立一家软件公司,最后没谈拢。

任当时还透露,转业后一度想去风洞那边工作,任在部队也是做空气天平的,后来还是来了南油。风洞估计就是绵阳风洞基地了。

余承东西工大自动学院本科毕业后,在西工大风洞也干过一段时间,搞风洞测试工具的,就是西工大西门那个翼型中心。华为领导和风洞有缘啊。

86年时候,陈去广东高考招生,顺便看望任。任说希望和陈一起创业,当合伙人。陈当时不太乐意,有家有口舍不得走。

任说,“陈珠芳,现在是中国经济万里长征时代,这时代从深圳开始,不来你会后悔的。”这是陈珠芳访谈的原话。

陈珠芳后来调侃又不无遗憾地说,“因此我失去了成为华为创业团成员的机会。”确实让人遗憾啊。

任正非88年创办了华为,一开始啥都干,也包括从香港背东西过来卖,后来慢慢的开始聚焦通信,从背通信设备,到自己研发。

这里面华科大依然发挥重要作用,郑宝用李一男都是华科大的,照着书本开发了模拟交换机。

看起来任对陈珠芳印象很好,94年再次通过郑宝用,给陈打电话,陈还是没来。

到了95年,任再次亲自给陈打电话,“陈珠芳,你还来不来,再不来我就请别人了。”任下了最后通牒。

三顾茅庐之后,陈珠芳终于来了,陈那时也大学退休了。担任了华为人力资源部部长,也当过副总裁。任的定位是能和高校对口的负责人,招揽更多人才。

陈珠芳说,当时其实也有些犹豫,因为她出去讲一节课也能赚2000块,那时的2000块可不得了,等于现在好几万。

2、阴阳互补说上话

后面陈珠芳还讲述了入职后,和任一起处理一些事情的过程。

印象最深刻的,是给做好事的丛飞30万,还让他别宣传这事,后面华为内部确实都没提这事。这要是陈光标,那就要拿着喇叭喊一个中国了。

任正非对陈光标也有些印象,记得2011年参加过一个任正非的座谈会,他就多次提到陈光标,和自己对待慈善的态度。

任正非后来有个观点,那就是企业好好经营,多提供就业,多缴税,就是慈善。社会做好平台即可。

还有一件事,是处理上研所3000个新员工,当时经济变化,研发要不了这么多人,需要一部分去用服锻炼一年。

员工不同意,就闹腾,任被一个新员工指着说,“你一口气招那么多人,是不是头脑也发热。”

还有就是陈珠芳给任提意见,那就是李一男提拔的太快了,27岁就独当一面,掌握那么多资源。心理成熟度可能跟不上,容易出问题,后来果然出了问题。

好像还批评过陈珠芳是个混混,可能是开玩笑说的了。

这里可见任和陈的合作是很愉快的,算是志同道合吧,否则不会创业找你,创业成功了还找你。创业找合伙人,一般是很挑剔的。

按照陈珠芳的说法,任有爱心,帅气,有军人作风,事业心强,积极向上,好学,读书一目十行。

陈珠芳在访谈中,也散发着强大的人格魅力,比如幽默,乐观,不夸大其词,田涛数次问陈,招了哪些优秀人才,是不是包机从南京来深圳之类的。

陈在一些关键细节,知道就说,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从不含糊过去吹大牛,让人觉得很实诚。

而且陈也很感恩,文章提到,当时自己和老公粮票少,老公家里人多,不够养家,湘潭钢铁厂有个同学,一下子给她寄了200斤粮票。陈珠芳记了几十年,读起来很温暖。

还有就是共情能力强,会换位思考。陈重点提到刚到华为的曾信富。曾应该是早期华为做人事的,就是那种做社保,登记户口之类的工作。

陈来了,当部长,怕曾不高兴,找任正非,要主动让贤,当副部长,让曾当部长。任不同意,陈又去安慰曾。

这也是非常好的品德,能换位思考,情商非常高,让人相处的很舒服。在任正非那里受委屈了,就来陈珠芳这里哭诉一会,明天又是艳阳天。

陈描写的李一男,郑宝用之类的,就像在谈自己的孩子,就差摸摸头了,真摸几下,也很正常,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关怀。

陈散发着浓郁的人格魅力,能和人格魅力强的人相处愉快,说明那时的任,也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两个英雄人物惺惺相惜,一个阳刚,一个阴柔。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任和陈的相处很和谐,而且有很强烈的互补。任像一个家长中的父亲形象,负责鼓气,加油门。能让团队嗷嗷叫。

陈则是一个母亲形象,温和,温暖,累了能抱着哭一会。是给高速行驶的汽车踩刹车的人,让汽车保持节奏更好,走的更远。

两者配合,让早期的华为充满了斗志,也很有人情味。

后面陈珠芳真正退休后,华为失去了母亲这个角色,试图靠制度流程来完善,人情味就没那么强了。

现在都是机器的味道,这辆车从上到下,也都很累。叠加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就更加困难了。下面再详细谈谈这方面。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前几天分析过奉化和教员,教员是靠战略取胜,利用贫富差距下的阶级矛盾,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然后带来滔天的能量,碾压式击败了奉化。

所以战术上的一些不足,就微不足道了。换个角度说,下面将士战术上的能力,可能还真不如奉化的军校系。

现在看,华为也是如此,任捕捉到了中国通信崛起,和工程师红利,然后大胆投入,实现快速成长。

早期的农村包围城市,后面走出中国,进入亚太中东欧洲等。势如破竹,打的老外惊诧万分。

战略的成功弥补了很多战术的问题。下面执行的人换谁都可以。所以华为除了任,其他高管几乎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牛,你牛的过27岁当副总裁的李一男么?

现在的战略,也慢慢的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成了国际博弈的筹码,相比强大的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企业像大海上一叶扁舟。

当时华为被国企打压,陈珠芳还澄清了华为没有背景,我也认为当时华为是没有背景的。

现在规模大了,不自觉的被染色了,商业就不纯粹了。获得一部分人的同时,也永远失去一部分人,这不是好事。

同时因为更大层面的问题,一些麻烦也接踵而来。华府前顾问罗宾逊也说了,企业更复杂了,带来国际化的困境。

这些并不能仅仅用壮大了,让老美警惕了来解释。管理层很多的行为也不能说没关系。

比如有个视频,就是郭平颠着屁股说,美国通信竞争不过华为,是失败者心理,要调一调这个心态。

包括余大嘴,一天到晚都是遥遥领先。还转发的至道学宫阴谋论,被清华学生质问,十分尴尬。

企业嘛,闷声赚钱,最好不要介入太多这些东西。余承东这帮理工男只会做产品,并不太懂这些。

而且一旦站队,过于捆绑一方,就复杂了,失去部分客户的同时,也失去了博弈的资本,彻底沦为附庸,十分被动。包括孟高调回归,也成了工具,不是好事。

4、行业内卷黑寡妇

看到网上有人写道,“跟华为合作过,就是它进一个新领域,开始跟你合作,等它摸清了整个流程体系,它就自己做,有华为品牌效应,基本上都被它抢占市场。”

逆向开发别人成熟产品,甚至把产品直接送到自己扶植的企业里去仿制。这个确实不少见,因为吃掉别人,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我以前在华为的部门也这么干过。

后面老美起诉过华为一个姓韩的女博士,FPI查抄了办公地,也是因为把人家样品怎么给弄损坏了,老美认为你是拆开仿制的,这个博士我还认识。

公司大了后,开始更多的依赖KPI,这玩意是很厉害,把员工驱动的像打了鸡血,嗷嗷叫。按照前几天那个离职的俞渭华的说法,大家沉浸在国庆后要上班的兴奋中。

但过度KPI有很强的副作用,那就是很容易带来极端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当然包括学习合作伙伴,然后吃掉合作伙伴。短期业绩是好了,长期没人陪你玩了,不信任你了。

类似的还有招聘,不久前网传,上海多家芯片企业投诉华为,说是华为拿到人家通讯录,挨个打电话,连锅端,导致人家业务无法开展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能从赤裸裸的竞争角度看,这没什么,良禽择木而栖嘛。但这么下去,别人就怕你,不敢和你合作了,成了行业公敌,黑寡妇。华为在消费者中口碑分化,在行业内口碑确实不好。

所以现在华为转型做汽车就有些尴尬,本身想做一款汽车界通用的,类似安卓一样的系统,不用重资产也可以赚钱。弥补手机业务的下滑。

但汽车行业对你很提防,生怕被你制约了,甚至被你吃了,没人敢放开用你的东西。

最后结果就是你不下场造车,就没人用你的,你下场造车,别人更加把你当成竞争对手。商业机会稍纵即逝,华为汽车还在迷茫。塞力斯长大了,也不好善后。

5、员工内卷加班多

我以前也在华为做过研发,做过质量运营,做过两报。当时两报的宣传导向很教条,都是老婆生孩子不陪伴,父母离开,自己不在身边之类的。

偶尔提提也还好,陈珠芳访谈里也有。但如果都是类似的宣传,就会让人深思,努力工作挣钱,不能给家人幸福安定生活,那为的是什么?

而且员工确实很辛苦,尤其是研发员工,白天开会,晚上工作,随时随地被拉入电话会议,没有上下班分别,苦不堪言。

华为学习了IBM的制度,但没有学会制度之外的东西,缺乏人文润滑。太僵化,导致流程复杂,沟通痛苦,然后就靠加班来弥补。

华为靠加班和高薪酬,加上招聘小镇做题家,这些人翻身欲望强,暂时还能勉强维持住,时间久了就难了。

有人做过小范围调查,自己来华为没问题,但没多少华为人想让自己子女继续去华为,因为太累了,没有生活。

是不是觉得有些悲凉,自己努力的目的,是让后代不用在华为,也可以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这一点理工男高管是不会认同的,他们认为只要给你高薪酬,这里就是你向往的地方。

外面企业看到华为的成功,和华为离职员工宣传的流程化,制度化,IPD之类的。也想学习。

也有很多企业学习华为的这套流程制度,但几乎没有成功的,根本就在于这套流程制度太沉重了,推不下去。

我也侥幸在11年在松山湖和任一桌吃过饭,还提过流程复杂,效率低的问题。当时公司太大了,事情太多了,任对这些问题已经没那么敏感了。

即使有了制度流程KPI,看起来更整齐划一了,但缺乏文化的调节,就显得很僵硬,然后就出现了上面说的一些问题,如行业内卷,员工内卷

我十年前就写过华为的十大内耗,现在回头看,依然无法解决,还是流程复杂,加班多,价值观过于生硬。没有陈珠芳这种人去润滑和纠正,问题就一直存在。

6、总结:阴阳失调带来困境

陈珠芳在访谈里提到,第一次和华为高层开会,笑着说这是一帮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土包子。

正面角度看,这帮人确实把华为做成了世界一流企业,打败了西装革履的洋鬼子,能力超群,无可置疑。

从负面角度看,这群理工男,毕业就到了华为,每天忙得像个陀螺,没时间读书思考,缺乏人文熏陶,把华为带入一个非常酷烈的模式。没能让华为更伟大一步。

陈珠芳95年退休来华为,可能年纪比任正非还大几岁,能和任正非说上话,陈珠芳还能给任提建议,总结修改价值观。陈可以说是华为的人文核心,也是刹车人。

陈珠芳老师完全退休后,华为就失去了这个角色。后面就没人能胜任这个工作了,思想体系也没人能和任说得上话了,都是在任的思想上做注释。包括后面的周老师,可能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这些东西。

记得有个爱弹钢琴的老专家,名字我忘记了,就钻研这方面,带音乐的PPT做的很好,成天给员工去宣讲,看了后,觉得任真伟大。确实伟大。

这个对树立权威有用,但不能只有这个,有人拍马,也要有人给你照镜子。了解别人难,了解自己更难。

后面的党/委也都失去了能提供有效建议的功能,本身部门职权地位也低,在工科男高管面前,完全没有话语权。更不用说给任正非提意见了。

华为的文化体系太弱了,不能满足和平衡业务团队的需求。包括田涛这些大学老师,也都是来解读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即使有红蓝军,蓝血之类的,也都是技术层面的,在思想,价值观,长治久安的人文方面还是没有平衡力量。

男人至死是少年,再伟大坚强的男人,也需要有温柔的一面来调和。

企业再强大,流程再完备,也需要有人文和价值观来弥补,而且价值观不能仅仅挂在墙上。

华为有些像朱元璋和马夫人,马夫人在岗时,可以弥补一下朱元璋的刚烈,缓和下矛盾。马夫人脱岗后,大明王朝也酷烈很多。

看了陈珠芳的访谈,觉得陈珠芳时代才是华为最让人向往的时代,有激情,有温情。有狼性,有也人性。

后面企业大了,任的精力也没那么多了,就少了陈珠芳这样的角色,进入理工男时代。选的干部都是嗷嗷叫,但很生硬,都很累。

徐直军后面提的,要三年时间让研发成为大家向往的地方,都是牵强附会的,没什么变化。

我当年因为批评这个,徐的爪牙向某,还刻意曲意逢迎一把,向某这种官僚,在华为却能鸿运高升,本身也说明干部体系有问题。

秩序和规则需要价值观来弥补,否则就会僵化低效。即使勉强有几条价值观,也只是挂在墙上。

陈珠芳老师用自己魅力,和构建的文化体系,给华为带来温情,平衡了一部分狼性。

陈珠芳类似华为的刹车系统,阿毛哭泣的时候可以安慰,李一男骄傲的时候可以敲打,任正非没想到的地方,也能提醒下。

后面就没这个人了,都是踩油门的,高调,兴奋,甚至张狂,目空一切。一松手就吹牛逼,一卡脖子就翻白眼。

就是后面的董事长孙亚芳,也不是这个角色,孙也是狼性,沟通谈话也一般般,没有陈珠芳那种娓娓道来的慈祥感。

后面理工男们上台后,缺乏人文熏陶,导致企业更酷烈,在战略执行,行业共存,员工管理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以前华为这辆车是累,现在不仅累,还有些迷茫。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47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