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2年10月

1. 阿帕他胺治疗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真实世界的临床观察 851-855页

作者:姜婧琦; 贺大林; 李磊; 秦卫军; 种铁; 杨增悦; 文彬; 陈鹏; 李恒平; 周逢海; 尹永生; 张波; 王玉杰; 程永毅; 李军; 王志平

目的 评估阿帕他胺治疗中国西北前列腺癌(PCa)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和疾病控制效果.方法 这项回顾性临床研究包括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在中国西北地区接受阿帕他胺治疗的37例被诊断为PC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进展阶段对患者进行分层,主要观察指标为用药后患者的血清PSA反应,次要观察指标为影像学反应.结果 37例患者接受阿帕他胺联合雄激素剥夺(ADT)治疗后,所有局限PCa和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PSA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中有6例(42.9%)患者PSA呈下降趋势.影像学随访结果提示,8例(88.9%)mHSPC和1例(25%)mCRPC患者分别在治疗3、6个月后观察到骨转移减少.结论 真实世界环境中阿帕他胺显示出显著的PSA反应率以及影像学益处,为PC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2.1版框架下双参数MRI与多参数MRI对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832-836页

作者:何文琪; 曹纯; 王伟; 邓晓凤; 姜萍; 罗敏

目的 对比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2.1版本框架下双参数MRI(bp-MRI)与多参数MRI(mp-MRI)对前列腺临床显著癌(c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8月-2021年8月临床怀疑为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及病理资料共1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MRI检查序列分为bp-MRI和mp-MRI两种方案,以PI-RADS v2.1为标准对前列腺病灶进行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方案评分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二分法绘制两种方案诊断csPC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两种方案对csPCa的诊断效能.结果 133例患者中有csPCa患者65例.PCa组与非PCa组、csPCa组与非csPCa组bp-MRI与mp-MRI的最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MRI与bp-MRI诊断csPCa的AUC分别为0.875、0.863;mp-MRI方案的敏感度较高,bp-MRI方案的特异度较高,两种方案诊断准确率相同.结论 在PI-RADS v2.1评分系统框架下,bp-MRI与mp-MRI对于csPCa的诊断效能相当,考虑到bp-MRI在扫描时间及无需造影剂方面的优势,其可能比mp-M RI更具适用性;DCE序列可灵活使用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3. 腹腔镜下顺行双保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控尿和勃起功能恢复效果 810-815页

作者:韦自卫; 邹雲; 李配漳; 李龙; 王忠; 李文智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改良术式腹腔镜下顺行双保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bNSRP)在术后患者控尿和勃起功能恢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7年7月-2020年1月由同一术者行LabNSRP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Rigiscan检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随访患者的排尿控制、勃起功能恢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5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6.3±6.4)min,出血量(90.2±26.6)mL.术后病理无切缘阳性.术后1周内1例(2%)发生漏尿,经牵拉尿管并延长尿管留置时间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12.4±6.7)个月.拔除尿管后即刻控尿率26%(13/50),1月控尿率62%(31/50),1年控尿率为98%(49/50).术后3月和12月勃起功能恢复率分别为56%(28/50)和80%(40/50).结论 腹腔镜下顺行双保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瘤控效果好,可较大程度保护和恢复控尿、勃起功能.

4. 影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后血压和血钾结局的术前因素 816-820,826页

作者:郭超英; 童睿; 郭浩楠; 宋文斌; 秦皓; 许静; 崔巍

目的 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手术治疗后血压、血钾的缓解率,探讨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可能的术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1月1日-2020年8月30日期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PA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血压缓解情况分为血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不缓解组;根据血钾缓解情况分为血钾缓解组及不缓解组.结果 ①所有患者均患有高血压,其血压完全缓解率为56.25%(63/112),部分缓解率为39.29%(44/112),不缓解率为4.46%(5/112).81.25%(91/112)患者有低钾血症,术后血钾缓解率为92.31%(84/91),不缓解率为7.69%(7/91).②按血压缓解情况分组,与血压部分缓解组及不缓解组相比,完全缓解组更年轻、肌酐更低、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高、病程更短、体质量指数(BMI)更低(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钾病史、eGFR是血压完全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76,95%CI:0.082~0.925,P=0.037;OR=1.025,95%CI:1.008~1.042,P=0.005).③与血钾不缓解组相比,缓解组单侧病变所占比例更高(92.86%vs.42.86%,P<0.05),且是血钾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333,95%CI:3.129~96.010,P=0.001).结论 术前低钾病史、eGFR是血压完全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单侧病变比例是血钾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

5. CASR和VDR基因相关信号通路与尿石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878-881页

作者:李静玲; 王振丞; 何超勇; 秦德强; 李颢

前期已有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发现CASR和VDR基因相关信号通路参与代谢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CASR基因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使VDR基因表达上调致使肾近曲小管对枸橼酸的重吸收增加,进而导致高钙尿,参与尿石症的发病机制.而在尿石症患者肾实体组织髓质中发现CASR、VDR蛋白过表达,CASR-VDR相关信号通路与尿石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紧密相关,本文就CASR-VDR基因相关信号通路在尿石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6. 膀胱癌患者灌注治疗过程中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821-826页

作者:符海能; 梁培育; 王声兴; 符津山

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灌注治疗过程中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2-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灌注治疗的160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路感染发生的有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有关因素预测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R语言软件4.0″RM S”包构建预测尿路感染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尿路感染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比例、灌注治疗次数、留置导尿管比例、导尿管留置时间、多个肿瘤位点比例、手术时间均大于无尿路感染组;尿路感染组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无尿路感染组.年龄、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的A U C分别为0.878、0.873、0.802、0.864、0.8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6.57岁、37.60 g/L、7.26次、8.31 d、95.87 min.糖尿病、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留置导尿管、肿瘤位点是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Nomogram模型预测尿路感染发生风险C-index为0.723(95%CI:0.686~0.770),风险阈值>0.10,可提供临床净收益;此外,Nomogram模型临床净收益均高于糖尿病、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留置导尿管、肿瘤位点.结论 本研究基于糖尿病、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留置导尿管、肿瘤位点构建了预测膀胱癌患者灌注治疗过程中尿路感染发生风险的Nomogram模型,对尿路感染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7. 对卡介苗无应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882-885页

作者:韩若岩; 刘鹏; 张兆存; 赵海峰; 姜先洲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癌类型,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后行卡介苗(BCG)灌注,可以有效控制肿瘤,但约30% 的患者会发生BCG治疗后复发进展,不耐受BCG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以及对BCG难治性统称为卡介苗无应答.以往对BCG无应答而发生疾病进展或存在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高风险的患者多选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近年来,围绕无应答机制研究有所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如膀胱内化疗、免疫疗法以及靶向治疗等,以期达到保留膀胱的目的.本文旨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无应答机制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了现有的治疗方案,包括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内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8. 经尿道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技术要点(“大家泌尿网”观看手术视频) 801-804页

作者:朱清毅; 沈露明; 魏勇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推荐术式,目前认为在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本团队常规开展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原创经尿道辅助逆行切除技术,大大减少了手术难度.在完成经尿道辅助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由于膀胱已被切除,患者需要接受替代膀胱的手术,即尿流改道手术.目前常用的尿流改道方式包括不可控膀胱、可控性膀胱以及原位新膀胱等,其中原位新膀胱术因其较为符合人体的生理排泄功能,不需要佩戴集尿袋,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关键步骤及操作体会.

9. 加速康复外科在后腹腔镜活体取肾中的应用 846-850,863页

作者:孙翌翔; 林晓琳; 于胜强; 柳东夫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后腹腔镜活体取肾术(RLDN)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后腹腔镜活体取肾的供者55例,根据围手术期采用的处理方案分为ERAS组(28例)及传统处理组(27例).对供者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取肾切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切口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供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ERAS组在手术时间[(140.54±28.23)min vs.(160.37±34.89)min]、热缺血时间[105.0(95.0~109.0)s vs.189.0(179.0~196.0)s]、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均优于传统处理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4.5(4.0~5.0)d vs.5.0(5.0~6.0)d]、总住院费用[(20401.50±6447.10)元vs.(25414.48±6594.80)元]、术后3个月取肾切口并发症[3例(10.7%)vs.24例(88.89%)]及切口VSS评分[4.0(3.0~5.0)分vs.9.0(8.0~10.0)分]ERAS组供者均小于传统处理组(P<0.05).结论 同围术期采用传统方案相比,RLDN围术期采用ERAS处理方案,可减轻供者的痛苦、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切口满意度、加快康复的进程,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0. 超声造影诊断节段性睾丸梗死1例报道 886-887页

节段性睾丸梗死(segmental testicular infarc-tion ,STI)发生率极低,多发生于年轻人,主要症状为突发的急性阴囊疼痛,目前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与附睾睾丸炎、外伤、链状细胞病、红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脉管炎性睾丸动脉内膜纤维增生有关,但大多数为特发性起源[1-4].STI 首选诊断方法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无血流区域[5 ].然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并不能显示微循环血流,而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病灶周围及内部微血管的灌注情况.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790838556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zoodoho@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oodoho.com/74839.html